时间: 2025-05-07 19:2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7:20
岁暮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惨澹岁云暮,穷阴动经旬。
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
而我当是时,独不知苦辛。
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
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
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
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
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
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
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
岁末的天气惨淡阴沉,阴云笼罩了整整十天。
寒霜刺骨,寒风如刀割脸,冰雪压坏了车轮。
而在这个时节,我却独自不知道什么是辛苦。
早晨的锅里有米饭,晚上厨房里有柴火。
帽子长长地盖住耳朵,厚重的裘衣宽大地裹住身体。
再加上一杯酒,温暖得如同阳春。
洛城的士人和百姓,家家户户都饱受饥寒之苦。
哪里有炉灶在生火,哪家蒸锅里没有灰尘。
像我这样温饱的人,百人中恐怕没有一个。
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放声歌唱聊以自勉。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常常描绘民生疾苦,关心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岁末,正值冬季,白居易通过对比自身的富足与社会的贫困,反映了对民生艰辛的深切关注和内心的愧疚。
《岁暮》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描绘了寒冷的冬季,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霜风和冰雪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冬天的严酷。而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自述自身的富足,早晨有米,晚上有柴,生活安逸,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与外面寒冷贫苦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人心生愧疚。最后,诗人感叹在洛城中,饱暖者少之又少,面对周围的苦难,自己却安然无恙,心中愈发感到不安与惭愧。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白居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贫困的深切关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自己生活状况的反思,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天气状况是:
A. 晴朗
B. 阴沉
C. 多雨
D. 温暖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A. 生活贫困
B. 忽略他人的苦难
C. 没有朋友
D. 工作不顺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情感抒发
B. 对比富裕与贫穷
C. 自然景色
D. 个人经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