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0:52
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
向公心切向财疏,淮上休官洛下居。
三郡政能从独步,十年生计复何如。
使君滩上久分手,别驾渡头先得书。
且喜平安又相见,其馀外事尽空虚。
我想去东洛,得到了杨使君的信,因此写下这首诗作为回应。
对向公的心意迫切,而对财富却显得疏远,我在淮上辞官后,选择了在洛阳居住。
三郡的政务我能独自处理,然而十年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呢?
使君在滩上与我久别重逢,而别驾在渡头先给我送来了信。
我很高兴能平安地再见到他,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显得空虚无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关注社会民生,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辞官后,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思考。此时的白居易已在政治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白居易的《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即点明了写作的缘由,表达了自己想去东洛的愿望,并以杨使君的信为契机,展开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诗中,白居易以“向公心切向财疏”开篇,表明了自己对向公的真挚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这种心态在唐代士人中并不鲜见,反映了他们对名利的看法。接着,白居易提到自己在三郡的政务,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孤独感和无奈,十年的生计又让他感到迷茫,生计的艰辛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
在描绘与杨使君重逢的场景时,诗人以“且喜平安又相见”来表达对友人重聚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其馀外事尽空虚”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空洞与失落。这种情感对比,突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细腻而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官场的感慨,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珍惜人际关系的情感基调。
白居易的《欲到东洛》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向公”指的是谁?
诗人对十年生计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