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14
感皇恩
作者:贺铸 〔宋代〕
歌笑见余妍,情生眄睐。
拥髻扬蛾黛。多态。
小花深院,漏促离襟将解。
恼人红蜡泪。啼相对。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
兰叶犹堪向谁采。
小楼妆晚,应念斑骓何在。
碧云长有待。斜阳外。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与愁苦,开头描写了美人的笑容与妍丽,引发了诗人深情的凝视。接着提到美人髻上的妆扮,显得格外动人。诗中描述了深院小花,仿佛在催促着离别的时刻。恼人的红蜡泪与啼哭的声音让人倍感愁苦。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无法排解的愁绪,兰叶虽好,却不知该向谁去采摘。最后,诗人叹息小楼妆点已晚,想念着斑骓马的踪迹,暗示着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字方回,号释之,江苏常州人。贺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婉约派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
《感皇恩》是贺铸创作于南宋时期的一首词,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相互交织。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助对美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
《感皇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美人的深情思念,诗中通过对美人妆扮、情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其倾慕的心情。开头两句便通过“歌笑见余妍”引入,带出一种欢乐而又充满柔情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这种欢愉却逐渐被愁苦所取代,“恼人红蜡泪”便是情感的转折,表达出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讲究,小花、芳草、兰叶等自然元素在诗中不仅增添了美感,也丰富了情感的层次。尤其是“芳草唤愁”一语,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对愁苦的无奈。最后“碧云长有待,斜阳外”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思,诗人在此刻的凝视中,似乎在感叹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
整首诗歌通过对美人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匆匆的感叹,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拥髻扬蛾黛”,这里的“蛾”指的是:
A. 一种昆虫
B. 眉毛的形状
C. 一种花
答案:B
“芳草唤愁”中“芳草”最可能代表的意思是:
A. 美好的事物
B. 令人愁苦的事物
C. 生命的希望
答案:A
诗中的“斑骓”指的是:
A. 一匹马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答案:A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首词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但贺铸的《感皇恩》更加强调了外在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