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2:58
何处元宵好,山房入定僧。
往来衣上月,明暗佛前灯。
实际徒劳说,空华讵可凭。
还教知此意,妙用一时兴。
元宵节哪里最美好?
山中房舍里有入定的僧人。
他身上的衣袍映照着月光,
佛前的灯光明暗交替。
空谈实际上毫无意义,
虚幻的东西又怎能依赖?
只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在当下的时光中妙用其趣。
作者介绍: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巨大,强调理与气的关系,主张“格物致知”。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节,正值农历新年的开始,氛围欢快。朱熹在此时表达了对节日的感受,同时借助元宵的意象,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反映了他对空虚形式的批判以及对真实内涵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与哲理的追求。诗中以“山房入定僧”开篇,既展现了清幽的环境,也引出修行的主题。接下来的“往来衣上月,明暗佛前灯”描绘了宁静夜晚的美丽景象,月光与灯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和谐而神秘的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对“实际徒劳说”与“空华讵可凭”的反思,表达了对表面现象的质疑,揭示了人生中许多追求的虚幻性。最后一句“还教知此意,妙用一时兴”则引导读者去领悟更深层次的意义,强调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应把握当下,善用每一时机,体现了朱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意象丰富,情感内敛而深邃,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哲学素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节日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空虚与真实的追求,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理应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朱熹
D. 白居易
“山房入定僧”中的“入定”指的是:
A. 入睡
B. 静坐修行
C. 旅行
D. 读书
诗中“空华讵可凭”的意思是:
A. 虚幻的事物是可信的
B. 真实的事物值得依赖
C. 虚幻的事物不能依赖
D. 只有表面的东西可以依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