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58:21
未识南湖景,遥欣二子游。
赏心并胜日,妙语逼清秋。
剩欲携书卷,相将买钓舟。
微吟归去晚,杜若满汀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湖风景的向往,虽然未曾亲历,但遥远地欣赏着二位朋友的游玩。欣赏的心情胜过明媚的阳光,朋友们的妙语如同清秋的气息般令人陶醉。诗人心中渴望携带书卷,与友人一同去买一只钓鱼的小船。归家时已是黄昏,岸边杜若花盛开,映衬着诗人的心情。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倡导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是儒学的重要代表。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表现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情绪,恰逢秋高气爽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南湖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游玩的羡慕与自己内心的渴望。
朱熹的这首诗以南湖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开篇“未识南湖景,遥欣二子游”,简单明了地传达了诗人尚未亲历南湖之美,却因友人游玩而心生向往的情感。接下来的“赏心并胜日,妙语逼清秋”,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美与朋友间欢快交流的乐趣,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剩欲携书卷,相将买钓舟”中,诗人表达出一种希望与友人共游的愿望,书卷与钓舟的结合,象征着文人生活的理想:既要有书卷之气,又要享受闲适的钓鱼生活。最后一句“微吟归去晚,杜若满汀洲”则渗透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杜若花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还暗示了诗人归家的惆怅与自然的交融。
整首诗展现了朱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情与追求,传达了诗人对友谊与自然的双重向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南湖的美景,诗人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中“未识南湖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向往
B. 失望
C. 忧伤
D. 疲惫
“妙语逼清秋”中“妙语”指的是什么?
A. 诗句
B. 朋友的言语
C. 自然景色
D. 书卷
诗人希望和朋友一起做什么?
A. 读书
B. 游玩
C. 买钓舟
D. 写诗
答案:
可以将朱熹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诗中同样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宁静的生活。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相得益彰,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