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4:49
何处元宵好,寒龛独寐人。
月窗同皎皎,灯镜自尘尘。
静鉴通天地,潜思妙鬼神。
却怜迷路子,狂走闹城闉。
这元宵节的好地方在哪里呢?我在寒冷的庙宇中独自入睡。月光透过窗户照得明亮,灯光映照着镜子上却是尘土飞扬。静静地凝视这一切,似乎可以通达天地,潜心思索着那些奇妙的神灵。可怜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在喧闹的城市中狂奔。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庆,象征着团圆和庆祝。诗中提到的“寒龛”暗示了诗人在节日中的孤独感,与元宵节热闹的氛围形成对比。诗中的“鬼神”可能指的是传统信仰中对神灵的思索,显示出诗人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刻反思。
朱熹(1130-1200),字允熙,号晦庵,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在哲学和文学上均有卓越成就,尤其以理学思想闻名,推动了宋代的文化教育。
这首诗作于元宵节,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在热闹氛围中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世、神灵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节日中的独特感受。开篇即以“何处元宵好”引入,表达了对元宵节的思考与向往。接着,“寒龛独寐人”将诗人置于一个寂静且寒冷的环境中,形成了与节日热闹氛围的强烈对比。
“月窗同皎皎,灯镜自尘尘”描绘了月光与灯光的交织,既有清冷的美感,又暗含了尘世的纷扰。这里的“尘尘”不仅指物理上的尘埃,也象征着人世间的烦恼与困扰。
“静鉴通天地,潜思妙鬼神”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天地万物的感悟。在安静的环境中,诗人试图与宇宙对话,思考神秘的鬼神,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深刻的哲理。
最后一句“却怜迷路子,狂走闹城闉”则将视线转向那些迷失方向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迷茫者的怜悯与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在节日喜庆中人们的孤独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探讨了人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思索,呈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与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迷失者的怜悯,展现了人世间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寒龛”意味着什么?
A. 温暖的地方
B. 寂冷的庙宇
C. 热闹的市场
D. 美丽的花园
诗人对“迷路子”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怜悯
C. 嘲笑
D. 赞美
诗中的“静鉴通天地”表达了什么?
A. 对外界的漠视
B. 对天地的思考与感悟
C. 对众生的关注
D. 对节日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