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沈朝议之渊挽诗

《沈朝议之渊挽诗》

时间: 2025-05-07 03:01:58

诗句

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

谏篇余祖烈,经学自家传。

出处无余恨,哀荣得两全。

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3:01:58

原文展示

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
谏篇余祖烈,经学自家传。
出处无余恨,哀荣得两全。
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沈朝议的追悼和怀念。诗人赞美沈朝议在世时的声誉,认为他是当时的贤人。沈朝议的谏言传承了家族的优秀品德,他在学问上也自有传承。虽然他已经离世,但对他的回忆没有遗憾,既有哀伤又不失荣光。善良的人已经不在了,留下的是埋藏的美玉,静静地向新的田野延伸。

注释

  • 云间誉:指在高处、云端的名声,形容声誉高。
  • 公伯仲贤:公、伯、仲是古代对人的称谓,形容沈朝议的德行与才华。
  • 谏篇:指劝谏的文章,承载着忠诚与正直。
  • 余祖烈:指诗人对沈朝议的敬仰,认为他的劝谏继承了先祖的英烈。
  • 埋玉:隐喻埋藏的才华与美德,向新阡指代新的生活与未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与哀痛。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沈朝议去世之际,表达了蔡戡对其深切的怀念与敬意,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德行的崇尚。

诗歌鉴赏

《沈朝议之渊挽诗》以简练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沈朝议的追思与哀悼。诗的开头两句“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直接点明了沈朝议的高尚品德与卓越声誉,表现出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谏篇余祖烈,经学自家传”,则进一步强调了沈朝议的政治才能与学术传承,这不仅是对其生前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家族文化的赞美。

最后两句“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则极具感伤,展现出诗人对失去良友的痛惜,埋玉象征着沈朝议的才华与德行,虽然他已逝世,但其影响仍将延续。整首诗在风格上清新且含蓄,情感真挚且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雅与哀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早擅云间誉:早年就有很高的声誉。
    2. 唯公伯仲贤:唯一的贤人就是您。
    3. 谏篇余祖烈:劝谏的文章延续了先祖的英勇。
    4. 经学自家传:学问是家族自传承下来的。
    5. 出处无余恨:对他的离世没有任何遗憾。
    6. 哀荣得两全:既有哀伤又有荣耀。
    7. 善人今已矣:好的人的确已经去世。
    8. 埋玉向新阡:埋藏的美德与才华向新的方向延展。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哀荣得两全”,成对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具节奏感。
    • 象征:埋玉象征沈朝议的美德与才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怀念与哀伤中,强调了对德才兼备的人的追思与尊重,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云间: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声誉,代表了对理想人性的追求。
  • :象征美德与才华,埋玉表达了对沈朝议的怀念。
  • 新阡:代表着新的生活与未来,寓意着虽已离世,但美德将继续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云间誉”指的是什么?

    • A. 高尚的声誉
    • B. 家族的荣耀
    • C. 个人的成就
    • D. 大自然的美景
  2. 填空题:诗中“善人今已矣”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惋惜。

  3. 判断题:诗中用“埋玉”来形容沈朝议的才华与美德。 (对/错)

答案

  1. A
  2. 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诗词对比:可以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探讨二者在怀念与抒情方面的异同。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回顾,而蔡戡则更聚焦于个体的情感与道德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其五 杂咏一百首·白起 关仝骤雨图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梅花五首 其二 念奴娇·自填曲子 杂兴十首 四叠 其三 挽崔丞相三首 奉题付珠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君唱臣和 生字旁的字 不好意思 泰通 足食丰衣 天付良缘 甿俗 皿字底的字 見字旁的字 包含雪的成语 囿人 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包含帚的词语有哪些 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心不二用 附结 心驰神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