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4:17
沈朝议之渊挽诗
作者: 蔡戡 〔宋代〕
仕至二千石,年余七十秋。
长生应有诀,勇退复何求。
耆旧凋零尽,功名取次休。
莫陪蒿里饯,东望陇云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在官场上任职到二千石,已经七十岁了。
我应该有长生的秘诀,勇于退隐又有什么追求呢?
年长的朋友都已去世,功名利禄也该暂时放下。
不要在蒿草地里送别我,望向东边的陇山,心中愁苦。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官场的思考与感悟,作品风格清新、真切,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此诗是在蔡戡年老之际写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逝去朋友的追思,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呈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开始两句提及自己的官职和年纪,表现出一种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沉稳与无奈。蔡戡在这里似乎在自问,既然已经在官场中任职至高位,且年华已逝,是否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对功名的释怀,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即使在昔日的辉煌中,现如今的孤独与失落也让他感到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蒿里饯”和“东望陇云”展现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仿佛在告别过往,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感慨,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人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与态度。
仕至二千石,年余七十秋。
表达了诗人的官职与年纪,暗示了他在职场的成就与生活的年轮。
长生应有诀,勇退复何求。
提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既然有长生的办法,何必再追求名利?
耆旧凋零尽,功名取次休。
反映了周围老友的去逝,以及对功名的放下,体现了对生命的无奈。
莫陪蒿里饯,东望陇云愁。
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不愿在荒草中送别,望向东边的山云,心中充满忧愁。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功名的淡泊,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面对人生终局时的从容与淡定。
蔡戡的“二千石”指的是哪个方面的成就?
A) 官职 B) 财富 C) 家庭
诗中提到的“长生应有诀”意指什么?
A) 追求长寿的秘诀 B) 对功名的追求 C) 对友情的珍惜
“莫陪蒿里饯”中的“蒿里”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希望
对比蔡戡的《沈朝议之渊挽诗》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呈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反思,但杜甫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而蔡戡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