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筇竹杖歌

《筇竹杖歌》

时间: 2025-05-10 08:54:48

诗句

我有一枝筇,夭矫如游龙。

由来博望使西域,万里持寄衰病翁。

自蜀历楚入吴越,名山胜地多留踪。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

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

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

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

横挑斜曳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提携九节常在手,四方上下俱相从。

我常病足不能履,赖汝左右扶持功。

老形已具身伛偻,讵可一日无此公。

杖兮切勿化龙去,留取百岁扶衰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4:48

筇竹杖歌

原文展示:

我有一枝筇,夭矫如游龙。
由来博望使西域,万里持寄衰病翁。
自蜀历楚入吴越,名山胜地多留踪。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
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
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
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
横挑斜曳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提携九节常在手,四方上下俱相从。
我常病足不能履,赖汝左右扶持功。
老形已具身伛偻,讵可一日无此公。
杖兮切勿化龙去,留取百岁扶衰慵。

白话文翻译:

我有一根竹杖,形态修长如游龙。
它由来是博望的使者送往西域,千里之外寄给衰老的病人。
从蜀地经过楚地进入吴越,名山胜地都留有我的足迹。
先是排云而上衡山,直登南台升上祝融峰。
接着登上岘山,北望京城洛阳的浮尘。
在白鹭洲前把月光玩弄,在黄鹤楼上迎接清风。
东游秦岭探寻禹的穴位,天台与雁荡观赏奇峰。
这根孤独的竹杖有如岁寒的操守,坚韧的节操岂肯染上都城的红尘。
它飘然而去无法把握,西山南浦随意而行。
在广阔天地中自由放行,仰望宇宙皆是虚空。
横挑斜曳任我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我手中常提携着九节竹杖,四方上下都随我而行。
我常常因病足不能行走,靠着你在左右扶持我。
老态已显,身体佝偻,岂能一日没有你这个朋友。
竹杖啊,切勿化作游龙,留下百岁扶持我衰惫的身躯。

注释:

  • :古代一种竹子,通常用作杖。
  • 博望使:指古代的使者,博望是指博望山,传说中孔明的故乡。
  • 衰病翁:指年老多病的人。
  • 衡山、南台、祝融:均为中国著名山脉,衡山在湖南,南台在浙江,祝融峰在五岳之一的岳阳。
  • 白鹭洲、黄鹤楼:都是名胜古迹,白鹭洲在鄱阳湖,黄鹤楼在武汉,都是诗人常游之地。
  • 天台、雁荡:天台山和雁荡山,都是以风景名胜著称的地方。
  • 岁寒操:指如松柏般坚韧的节操。
  • 九节:指竹杖的节数,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擅长描绘山水之美,具有明显的个性和风格。

创作背景:

《筇竹杖歌》写于诗人身患疾病之际,表达了他对竹杖的依赖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竹杖不仅是身体的支撑,更象征着诗人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筇竹杖歌》是一首颇具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竹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竹杖不仅是诗人行走的工具,更是他精神的象征。诗人以“筇”作为主线,结合自然山水,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诗人形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中多处提到名山大川,如衡山、岘山等,显示出诗人游历的广泛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些名胜的描绘,诗人不仅回忆了过去的旅行,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向往。诗人对竹杖的深情厚谊,反映了他在老年时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执着,表达了对衰老的恐惧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崇敬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有一枝筇,夭矫如游龙。
    诗人自述拥有一根竹杖,形态修长,像游动的龙,展现出竹杖的灵动与生命力。

  2. 由来博望使西域,万里持寄衰病翁。
    竹杖的来历被赋予了使命,寄托着对衰老和疾病的关怀。

  3. 自蜀历楚入吴越,名山胜地多留踪。
    诗人游历的轨迹涵盖了多个省份,足迹遍布名胜古迹,显示出他丰富的经历。

  4.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描述登高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追求卓越与精神上的升华。

  5.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远望京城的浮尘,暗示着对繁华世俗的感慨与思考。

  6. 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
    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7. 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通过对奇峰的观赏,表达了诗人探索与欣赏自然的情怀。

  8.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
    强调竹杖的坚韧品质,象征着诗人不屈的精神。

  9. 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
    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强调对生活的放下与从容。

  10. 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
    表现出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生活观。

  11. 横挑斜曳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竹杖的随性运动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自由选择。

  12. 提携九节常在手,四方上下俱相从。
    竹杖成为了诗人的伴侣,随时陪伴在侧。

  13. 我常病足不能履,赖汝左右扶持功。
    强调了诗人对竹杖的依赖,展现出老年人的无奈。

  14. 老形已具身伛偻,讵可一日无此公。
    诗人自觉老态已显,竹杖成为他生活的必需品。

  15. 杖兮切勿化龙去,留取百岁扶衰慵。
    最后,诗人希望竹杖不要化作游龙,继续陪伴他度过晚年。

修辞手法:

  • 比喻:竹杖被比喻成游龙,赋予了它生命力与灵动感。
  • 拟人:竹杖被赋予了人性,成为诗人的朋友与伴侣。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展现出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竹杖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既有对衰老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筇竹杖:象征着诗人生活的支柱与精神的寄托。
  • 名山胜地:代表诗人丰富的旅行经历与对自然的崇敬。
  • 明月、清风:象征着诗人向往的宁静与自在的生活状态。
  • 飞鸿: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我有一枝筇”的意思是: A. 我有一根竹杖
    B. 我有一根木棍
    C. 我有一根铁杖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博望使”是指: A. 一位诗人
    B. 古代的使者
    C. 一位将军
    答案:B

  3. “我常病足不能履”中的“病足”指的是: A. 伤腿
    B. 疲惫的双脚
    C. 生病的脚
    答案:C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筇竹杖歌》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枝词十二首 竹枝词 竹枝歌 竹枝歌上姚毅夫 其二 竹枝词十二首 竹枝歌十首 其七 竹枝歌十首 其四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竹枝词(九首) 竹枝歌三首 其一 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凡胎肉眼 饿虎见羊 生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野婆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树端 慺慺 隐郁 己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盈结尾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遗患无穷 山回路转 扬锣捣鼓 以莛扣钟 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