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村杂句十首

《渔村杂句十首》

时间: 2025-04-27 07:36:37

诗句

尽醉茅柴得自由,芦花飞雪满人头。

蓑衣碎叶重重补,听雨吟风卒未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6:37

原文展示:

尽醉茅柴得自由,
芦花飞雪满人头。
蓑衣碎叶重重补,
听雨吟风卒未休。

白话文翻译:

醉得不省人事,仿佛在这茅草屋里获得了自由,
芦花飘飞如雪,纷纷落在我的头上。
穿着蓑衣,补缀着破损的叶子,
一边听着雨声,一边吟唱着风的旋律,始终没有停止。

注释:

  • 尽醉:完全醉了,形容陶醉于酒中。
  • 茅柴:用茅草和柴木建成的小屋,指渔村生活的简朴。
  • 芦花:芦苇的花,轻盈如雪,常用于描写自然之美。
  • 蓑衣:用草或竹叶做成的防雨衣,渔夫常穿。
  • 碎叶:指的是破损的树叶,强调修补的繁琐。
  • 吟风:吟唱风声,表达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薛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写渔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渔村,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恬淡、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轻松、自在的语调描绘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尽醉茅柴得自由”传达了诗人对醉酒后无拘无束的向往,茅柴小屋象征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接下来的“芦花飞雪满人头”,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融入自然的状态。诗中“蓑衣碎叶重重补”则表现了渔夫的艰辛与坚韧,尽管生活不易,但仍然乐观面对,展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听雨吟风卒未休”更是延续了前面的意境,诗人在享受雨声与风声的同时,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日常的细节揭示了渔村生活的美与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深切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尽醉茅柴得自由”:醉酒后的状态,茅柴屋象征自然生活的自由。
    • “芦花飞雪满人头”:芦花轻盈飘落,体现自然的轻柔与诗人心境的淡雅。
    • “蓑衣碎叶重重补”:渔村生活的艰辛,修补蓑衣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与不易。
    • “听雨吟风卒未休”: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与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永不停歇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花比作飞雪,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听雨吟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雨声和风声似乎有生命,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自由与渔村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茅柴:象征简单、自然的生活。
  • 芦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轻盈,喻示诗人的心境。
  • 蓑衣:隐喻生活的艰辛与坚持。
  • 雨与风:象征自然的声音,体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薛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尽醉茅柴得自由”中的“茅柴”指什么?
    • A. 一种鱼
    • B. 建房材料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交通工具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自然与自由
    • C. 战争
    • D. 田园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薛嵎的《渔村杂句》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均描绘了田园生活,但薛嵎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体悟,而陶渊明则侧重于隐逸之趣,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江上樱桃甚盛而予寓所无有忽苏城友人惠一大 寄题马氏草堂兼柬黄二秀才 咏溪上所栽桃 怀曾彦鲁 赋黄叶渔村 春日溪上谩书 过黄耳墓有感(陆士衡在洛被祸时,寄书犬也 郭外寄王录事 归来 京师归至丹阳逢侯生大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楼阁亭台 无字旁的字 夙夜不解 衔寃 要知 体改 鹵字旁的字 铺采摛文 血战 典妻鬻子 谈笑自如 弋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译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