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盛山十二诗。胡卢沼

《盛山十二诗。胡卢沼》

时间: 2025-05-02 10:36:06

诗句

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

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06

原文展示:

盛山十二诗。胡卢沼
作者: 韦处厚 〔唐代〕
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
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提到人工开凿的巧妙,但真正的美在于自然的圆润和清澈。倒映在水中的花朵如同繁星闪烁,月光映照在湖面上,水面如同冰面般平静。

注释:

  • 疏凿:指用工具凿成的,形容人工雕刻的水池等。
  • 徒为巧:只是为了显示技艺,意指人工的雕刻并不一定能比得上自然的美。
  • 圆洼:指自然形成的圆形洼地,形容自然的水体。
  • 倒花:指水面上倒映的花朵。
  • 纷错秀:形容花的倒影交错而美丽。
  • 鉴月:指水面如镜子般反射月光。
  • 静涵冰:形容水面平静如同冰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处厚,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色的细腻与变化,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自然景点时,受到湖泊及其倒影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工雕刻景观的反思。此时正值唐代文化繁荣,文人们常以诗歌记录风景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工,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开头两句“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以疏凿的人工小池与自然形成的圆洼进行对比,揭示了人工虽巧妙却不及自然的纯粹和清澈。接下来的“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则通过描绘水面上的倒影,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诗中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宁静的氛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展示了韦处厚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凿徒为巧:指出人工的雕凿技术只是为了展示技巧,并不一定能创造出真正的美。
  2. 圆洼自可澄:强调自然的圆洼水面本身就清澈,不需要人为的修饰。
  3. 倒花纷错秀:描绘水面上花朵的倒影,形态各异,展现出丰富的美感。
  4. 鉴月静涵冰:水面如镜子般反射月光,显得格外平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鉴月”比喻水面如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水面被赋予了“静涵”的特性,使其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揭示了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差别,强调自然的纯粹和和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清澈、宁静与自然的美。
  • :代表着生命的繁荣与美丽的瞬间。
  • :象征着明亮、宁静与不变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疏凿”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形成的
    B. 人工雕刻的
    C. 垃圾堆放的
    答案:B

  2. 诗中“鉴月静涵冰”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风浪汹涌
    B. 水面平静如冰
    C. 花儿盛开
    答案:B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欣赏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的结合。
  • 《山中问答》王维:围绕山水景色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韦处厚《胡卢沼》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韦处厚强调自然的清澈与美丽,而王维则通过山水营造宁静的氛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韦处厚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徐德彰春日杂咏八首 其一 题凝清轩 石城钓隐 和徐德彰春日杂咏(八首) 钱塘怀古 大涤洞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一 范文正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九 晏元献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八 王文正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七 李文靖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一日万里 花边 深知 有天没日 先字旁的字 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帝宫 上下交征 规天矩地 赤罴 干字旁的字 僻涩 龜字旁的字 内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