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盛山十二诗。盘石磴

《盛山十二诗。盘石磴》

时间: 2025-05-12 07:41:54

诗句

缭绕缘云上,璘玢甃玉联。

高高曾几折,极目瞰秋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1:54

原文展示:

缭绕缘云上,璘玢甃玉联。
高高曾几折,极目瞰秋鸢。

白话文翻译:

在缭绕的云雾之上,璀璨的石头像玉一样相连。
高高的山峰曾经有多少次折叠,远远望去,只见秋天的燕子翱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缭绕:环绕、围绕。
  • 缘云上:指在云层之上。
  • 璘玢:璘和玢都是美玉的名称,这里形容石头的美丽。
  • 甃玉联:甃指用石头铺成,联指连接在一起。
  • 高高:形容山的高度。
  • 曾几折:曾经有几次的折叠,形容山势的陡峭。
  • 极目:极远地眺望。
  • :俯视、眺望。
  • 秋鸢:秋天的燕子,象征着自由和飞翔。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高山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处厚,唐代诗人,字子厚,号少微,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以雄浑壮丽、气势磅礴著称,常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常游历名山大川,感受自然之美,抒发胸中豪情。

诗歌鉴赏:

《盛山十二诗·盘石磴》通过对山川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诗人的崇高情感。首句“缭绕缘云上”,描绘了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崇高的感觉。接下来的“璘玢甃玉联”,则通过美玉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石头的华美,表达了自然之美的珍贵。

“高高曾几折”一句让人联想到山体的巍峨与曲折,体现了山的高峻和诗人对其的敬仰。而最后一句“极目瞰秋鸢”则将视野拓展至远方,描绘出燕子在空中翱翔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自由与洒脱的情感,仿佛诗人在高山之巅,心怀壮志,放眼世界。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摹,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缭绕缘云上:描绘高山被云雾环绕,展现出一种神秘美。
  2. 璘玢甃玉联:将山石比作美玉,强调其珍贵与美丽。
  3. 高高曾几折:山的形态复杂,令人想象其巍峨。
  4. 极目瞰秋鸢:诗人站在高处,眼前是翱翔的燕子,象征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石比作美玉,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诗人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高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代表美丽与珍贵。
  • :象征着高远与坚固。
  • 秋鸢:代表自由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韦处厚
    C. 杜甫
    D. 王维

  2. “缭绕缘云上”中的“缭绕”最接近的意思是: A. 环绕
    B. 蔓延
    C. 交错
    D. 消散

  3. 诗中提到的“秋鸢”指的是: A. 秋天的鸟
    B. 仙鹤
    C. 燕子
    D. 鹰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韦处厚的《盛山十二诗·盘石磴》和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山的壮丽,但韦处厚更侧重于自然的华美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隐逸与宁静的思想,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唐代诗人多样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不能忘情吟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不二门 任氏行 戏赠户部李巡官 渐老 春寝 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 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油头光棍 克石 做好做歹 用字旁的字 酬献 改换门闾 包含褒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半开头的成语 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胡打海摔 車字旁的字 夹壁 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粗 魚字旁的字 下土 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相去几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