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5:17
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
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
每念苔枝雪,犹颁玉镜台。
忽能同我笑,知复为谁催。
有语为春误,何心待月来。
老夫乘兴耳,不作剡溪回。
逐次望梅而来,心中犹豫是否春天已经到来。
相遇时仿佛还有所期待,却不知不觉梅花已然全开。
每当想到苔藓上覆盖的雪,仿佛又是那玉镜台。
忽然间与我同笑,知晓又是为谁而催促呢?
有人说这是春天的误会,何必心中等待月亮的来临。
我这老头子只是兴致勃勃而已,不再回忆剡溪的情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德清,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梅花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冬末春初之际创作,诗人因梅花的开放而感慨,表达了对四季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冬景 梅开不自觉》通过描绘梅花的开放,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感慨。诗的开篇“度度看梅来,犹疑早计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与不确定,似乎在询问梅花是否真已经开始绽放。接下来的“相逢如有待,不自觉全开”,则展现了梅花的开放是自然而然的,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诗中“每念苔枝雪,犹颁玉镜台”一联,通过雪与梅花的对比,传达出冬春交替的意象。同时,提到“玉镜台”,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蕴含了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随后“忽能同我笑,知复为谁催”,则表现了与梅花相伴的欢愉,也暗示着与友人或自然的交流与互动。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老夫乘兴耳,不作剡溪回”,不仅表明了诗人心境的满足,也显示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梅花的开放,表达了春天的盼望、生命的轮回及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度度”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梅花的开放有什么感受?
“老夫乘兴耳”中的“兴”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