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玉帐传心如镜

《西江月·玉帐传心如镜》

时间: 2025-05-01 06:13:56

诗句

玉帐传心如镜,青龙绕指成轮。

尘中多少白头人。

乾里寻壬难认。

世事说来都了,鬼神见也须瞋。

迷槎问我是何津。

向道先生昼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3:56

原文展示:

西江月·玉帐传心如镜
作者:刘辰翁 〔宋代〕

玉帐传心如镜,青龙绕指成轮。
尘中多少白头人,乾里寻壬难认。
世事说来都了,鬼神见也须瞋。
迷槎问我是何津,向道先生昼困。

白话文翻译:

在如镜的玉帐中传递心意,青龙缠绕着指尖形成一个轮。
在尘世中有多少白发人,想在乾卦中寻找壬卦却难以辨认。
世上的事情说来已经明了,连鬼神见了也要生气。
在迷乱的筏子上问我这是何处的渡口,向道的先生在白昼中感到困惑。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帐:指用玉制成的帐幕,象征高贵、洁净的环境。
  • 青龙:在中国文化中,青龙是四象之一,象征东方和春天。
  • 白头人:指年长者,通常由于经历风霜而头发变白。
  • 乾里寻壬:出自《易经》,乾代表天,壬为八卦之一,象征寻找某种深奥的道理或真理。
  • 迷槎:比喻迷茫无助的状态,槎指的是筏子。
  • 向道:指追求道理、真理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玉帐”“青龙”“乾卦”等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表现出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对命理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舆,号舸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哲理与自然,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借用古典文化元素,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江月·玉帐传心如镜》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词作。开篇“玉帐传心如镜”,既有对心灵的深刻反思,又透出一种清澈的情感。青龙绕指的意象,象征着机缘与命运的纠缠。接下来的“尘中多少白头人”,则带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白头人不仅是年老者的象征,更是经历了太多世事沧桑的代表。

“乾里寻壬难认”一句,折射出人生追寻真理的艰难,虽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却难以辨识方向。随后,诗人以“世事说来都了”来总结世事的复杂与无奈,甚至连鬼神都无法逃避这一命运的安排。

最后两句“迷槎问我是何津,向道先生昼困”,给人一种哲人思考的感受。诗人发出疑问,究竟何为真道,而追求真理的过程又是何其艰难,仿佛在提醒我们要保持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在表达自己对道理的困惑。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沉重的哲思,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帐传心如镜:心意透明,情感如镜子般清晰,隐喻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2. 青龙绕指成轮:青龙缠绕,形成命运的轮回,暗示人生的循环与因果。
  3. 尘中多少白头人:对年长者的感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4. 乾里寻壬难认:艰难寻找人生真理,强调人生的复杂性。
  5. 世事说来都了:对世事的总结,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困惑。
  6. 鬼神见也须瞋:连鬼神也会因世事而感到愤怒,反映出人世间的苦痛。
  7. 迷槎问我是何津:在迷乱中寻求方向,象征人生的困惑。
  8. 向道先生昼困:追求真理的艰难,师者也感到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意比作镜子,表现情感的透明与真实。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象征:青龙、白头人等意象,象征命运、时间等深刻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索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真理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命运不公的反思。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叹息,也是一种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帐:象征纯洁与高贵,隐喻心灵的清净。
  • 青龙:象征力量与命运的轮回。
  • 白头人:象征经历沧桑的智慧者。
  • 迷槎:象征人生的迷茫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龙绕指成轮”隐喻了什么?

    • A. 友情
    • B. 命运的循环
    • C. 爱情
  2. “尘中多少白头人”中的“白头人”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年长者
    • C. 鬼神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生活的乐趣
    • B. 人生的无常与真理的追求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将刘辰翁的《西江月·玉帐传心如镜》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

  • 主题:刘辰翁关注的是对命运与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享受当下,豪情壮志。
  • 风格:刘辰翁的诗歌更显沉思,李白则更为奔放,具有豪迈的气概。
  • 意象:刘辰翁使用传统文化符号,李白则用酒与月亮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唐诗三百首》
  3.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

相关查询

相和歌辞。怨歌行 赋得临池竹应制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应诏嘲司花女 春夜 结客少年场行 咏萤 出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抱鸡养竹 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鸾交凤友 齐州九点 自相践踏 蕃夷 且暂 女字旁的字 谋臣猛将 辵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百药绵 补漏订讹 绞丝旁的字 福业相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