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7:26
作者: 胡炎 〔宋代〕
一封朝奏大明宫,吹起庐陵古直风。
言路从来天样阔,蛮烟谁使径旁通。
朝中竞送长沙传,岭表争迎小澹翁。
学馆诸生空饱饭,临分忧国意何穷。
这是一封奏章,直达大明宫,仿佛吹起了庐陵的古老正风。
言论的道路向来是那么广阔,然而谁又能让蛮烟在旁边畅通无阻呢?
朝廷中争相送往长沙的消息,岭南地区又在争相迎接小澹翁。
学馆的学生们只是空吃饭,临别之际忧国的心意又有多深呢?
胡炎,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这首诗写于胡炎送别好友胡季昭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关心,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政治现状的观察,反映出社会的不安与对未来的思考。
《送胡季昭》是一首表现友情与忧国情怀的诗作。诗中开篇即以“朝奏大明宫”引入,直指朝廷,展现了胡炎对政治的关注。通过“庐陵古直风”的描绘,诗人强调了在历史长河中,正直的风气是难能可贵的。接下来的“言路从来天样阔”表达了诗人对言论自由的向往,但“蛮烟谁使径旁通”则揭示出外部环境的复杂,暗示政治上的障碍。此处,诗人表现出对时局的深思与不安。
而后两句转向胡季昭的送别,描绘了朝中争相传递的消息与岭南迎接的热情,表现出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则触及到学馆学生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展现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揭示出在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织下的深刻忧虑与期待。诗歌通过对比与抒情,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一封朝奏大明宫”中的“朝奏”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小澹翁”指的是谁?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