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曲

《秋夜曲》

时间: 2025-05-07 22:01:33

诗句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1:33

原文展示:

秋夜曲
作者: 张仲素 〔唐代〕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漫长的秋夜,滴水声不绝于耳,轻云遮月,月光淡淡。夜深人静,秋天的逼近使得虫鸣响彻整晚,而征人未能寄回衣物,难免惧怕霜降的寒冷。

注释:

  • 丁丁:形容水滴声,传达出夜的寂静和漫长。
  • 露月光:月光透过轻薄的云层,给夜晚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辉。
  • 秋逼:秋天的气息渐渐逼近,强调季节的变化与紧迫感。
  • 通夕响:整夜虫鸣声不断,表现出夜晚的生机与孤独。
  • 征衣未寄:征人未能将衣物寄回家,暗示思乡之情与忧虑。
  • 莫飞霜:在秋季,霜降将至,表达了对寒冷的恐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仲素,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征人思乡之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秋夜的感受,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曲》是一首以秋夜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寂静而深邃的秋夜。首句“丁丁漏水夜何长”,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漫长的夜晚,声音的细致描写让人感受到深夜的孤寂与漫长。在这个夜晚,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轻云掩月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夜色的感受。

“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展现了深秋时节的特有氛围,虫鸣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象征着生命的持续与挣扎,尽管环境逐渐寒冷。最后两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未能寄回的征衣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生命的无常,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丁丁漏水夜何长:水滴声如“丁丁”,表明夜晚的漫长与寂静。
  2. 漫漫轻云露月光:轻云遮月,月光透出,描绘出秋夜的柔美。
  3. 秋逼暗虫通夕响:秋天的气息逼近,虫鸣声贯穿整夜,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4. 征衣未寄莫飞霜:未能寄回的征衣,暗示思乡之情与对寒霜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通夕响”的活力,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运用了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乡土、亲人的思念,折射出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收获与凋零,暗喻人生的无常。
  • 虫鸣: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声音。
  • 月光:代表希望与思念,照亮了诗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丁丁漏水”形容了什么? A. 漫长的夜晚
    B. 明亮的月光
    C. 丰收的季节

  2. “征衣未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3. 诗中提到的“虫鸣”主要是象征什么? A. 生机与孤独
    B. 想念与归属
    C. 寂静与安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仲素的《秋夜曲》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后者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鹧鸪天·小令尊前风玉箫 清平乐·留人不住 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 减字木兰花 其一 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浣溪沙 与郑几夫 菩萨蛮 其五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亅字旁的字 心病还将心药医 人眼是秤 青眼相加 竭结尾的成语 龝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寿衣 包含湔的词语有哪些 兵具 包含献的成语 包含迥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起的词语有哪些 病字头的字 诗魔 邯郸匍匐 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盈匊 不念旧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