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5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53:54
翰林墨客奏封章,
天子欣然幸国庠。
綵仗六龙初拥路,
青衿三舍已重行。
隆儒共庆贤尧舜,
访道谁知应帝王。
附凤骞渊皆法从,
独惭由也亦升堂。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们在皇帝到访国子监时的盛况。翰林院的文人们奏上章表,皇帝高兴地光临国学。彩车和龙旗在路上缓缓行进,青衿学子们已在三舍聚集。大家共庆古代贤君尧舜的伟大,然而,真正能引导帝王的道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附上凤的骖鸾之德,皆是法度所从,唯有我觉得愧疚,自己也曾在学堂之中。
吴安持,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文人地位逐渐上升,诗中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以及对理想君主的渴望。
这首诗以极为生动的场景描绘了皇帝到访国子监的盛况,开头两句便交代出背景和参与者,展现出文人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意象,表现了对读书求知的重视,以及对古代贤君的追慕。中间的“隆儒共庆贤尧舜”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代政治理想的寄托,表达了文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责任感。最后两句则转入个人反思,表达了作者的谦逊与自省,虽然身处学堂,但似乎并不能真正理解帝王之道,展现了文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文人们在欢庆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体现了谦逊与自省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青衿”主要指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隆儒共庆贤尧舜”中的“尧舜”指的是?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驾幸太学倡和》均表现出对理想景象的追求,但前者侧重自然之美,后者则关注人文与政治,展现了不同的主题意识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