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等界寺二首 其二

《题等界寺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7:17:43

诗句

两国道涂都万里,来从此地等平分。

行人竞说东西利,事不关心耳不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7:43

原文展示:

题等界寺二首 其二
雍陶

两国道涂都万里,
来从此地等平分。
行人竞说东西利,
事不关心耳不闻。

白话文翻译:

这条道路把两个国家隔开,
来往的行人从这里平分而过。
行人们争相谈论东西的利益,
然而我对此毫不关心,听不见他们的言语。

注释:

  • 道涂:道路,指交通的路线。
  • 平分:平等地分开,均匀地隔开。
  • 行人:过路的人,旅客。
  • 东西利:指东西两国之间的利益和好处。
  • 事不关心:事情与自己无关,表示冷漠。

典故解析:

“道涂”是古代对交通路线的称呼,通常指国家之间的通道。诗中提到的“东西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注,而诗人却表现出对这些利益的漠不关心,这反映了他内心的淡泊与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世事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雍陶旅途中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两国界线及人们物质利益讨论的冷漠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诗歌鉴赏:

雍陶的这首诗透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两国交界之地的情景,诗中所描绘的旅途与人群,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与对世俗繁华的不屑。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广袤的道路,表现出国家之间的分隔与人们的往来,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际的疏离。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行人们争论的利益与诗人无关,展现了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与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国道涂都万里:描绘了两国之间的漫长道路,暗示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2. 来从此地等平分:行人们从此地来往,形成了一种对称的局面。
  3. 行人竞说东西利:行人们争论着东西两国的利益,反映出人们的物质欲望。
  4. 事不关心耳不闻:诗人对此毫不在意,显现出一种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道涂”与“平分”、“东西利”与“耳不闻”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道涂”作为国家之间的象征,表现出国界的隔阂。
  • 排比:通过行人和利益的争论,反衬诗人的淡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物质利益的漠然态度,强调了精神世界的追求,反映出唐代士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两国:象征着国家、权力和利益的争斗。
  • 行人:代表了社会中的普通人,反映出人们对利益的追逐。
  • 道涂:象征着生路与选择,隐含着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道涂”指的是什么? A. 道路
    B. 河流
    C. 山脉
    D. 城市

  2. 诗人对行人谈论的“东西利”持什么态度? A. 赞同
    B. 不关心
    C. 愤怒
    D. 渴望

  3. 诗中“事不关心耳不闻”的意思是: A. 听不见事情
    B. 不关心这些事情
    C. 对事情感到愤怒
    D. 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超脱。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物质利益的看法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雍陶与王维,雍陶更强调对世俗利益的漠然,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诗风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相关查询

喜迁莺 有怀 喜迁莺 和方小云 喜迁莺 题圣姑庙 仙姓郝氏,博陵县会涡里 喜迁莺•偶忆 喜迁莺 春尽日感怀 喜迁莺 集柳词 喜迁莺慢(鹿鸣宴作) 喜迁莺 石濂和尚自粤东来梁园为余画小像作天女散花图词以谢之 喜迁莺 其一 叔父生日 喜迁莺(别陈新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拨乱诛暴 当今之务 哑结尾的成语 尢字旁的字 颠三倒四 玉字旁的字 髡翁 格掷 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分析 同时并举 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话开头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歡嚣 捉鼠拿猫 乙字旁的字 第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