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宝应县

《题宝应县》

时间: 2025-04-23 21:10:14

诗句

雪楼当日动晴寒,渭水梁山鸟外看。

闻说德宗曾到此,吟诗不敢倚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0:14

原文展示:

雪楼当日动晴寒,
渭水梁山鸟外看。
闻说德宗曾到此,
吟诗不敢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在雪楼上,我记得那天的天气是晴寒,渭水和梁山的景色如画,鸟儿在空中飞翔。听说唐德宗曾经来到这里,吟咏作诗时却不敢倚靠在栏杆上。

注释:

  • 雪楼:指的是一座高楼,可能是在雪中显得特别清冷。
  • 晴寒:形容天气晴朗但寒冷。
  • 渭水:渭河,流经陕西的河流。
  • 梁山:指的是山脉,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
  • 德宗:唐朝的皇帝,名李适,曾以文采著称。
  • 倚阑干:倚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放松或悠闲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山水景致,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游览宝应县时,借景抒怀,感慨历史人物的伟大与自身的渺小。

诗歌鉴赏:

《题宝应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印象,展现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与对历史的思考。开篇“雪楼当日动晴寒”,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而明朗的氛围,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接着提到“渭水梁山鸟外看”,将自然景观与鸟儿的飞翔结合,带来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后两句提到德宗诗人曾到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谦逊,表现出一种对伟大人物的自愧不如。整首诗在形式上规整,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也引发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楼当日动晴寒”:在雪楼上,那天的气候是晴朗而寒冷的,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渭水梁山鸟外看”:在渭水和梁山的景观中,鸟儿在空中飞翔,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 “闻说德宗曾到此”:提到唐德宗曾经到此,显示出地点的历史厚重感。
    • “吟诗不敢倚阑干”:表达了诗人在这里吟诗时的敬畏与谦逊。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
    • 意象:雪楼、渭水、梁山等自然景观,构成了诗的意境。
    • 典故:提及德宗,增加了诗的历史深度。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雪楼:象征着高远与清冷,可能暗示诗人的志向。
  • 渭水与梁山: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积淀。
  • :象征自由与生机,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雪楼”指的是: A. 一座高楼
    B. 一座寺庙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山

  2. “德宗”是指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3. 诗人在吟诗时的心情是: A. 自豪
    B. 敬畏
    C. 怒气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雍陶的《题宝应县》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雍陶更注重历史人物的引入,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竹枝 禽虫十二章 其十二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醉后题李、马二妓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咤嗟 门外汉 同字框的字 兴辅 采字头的字 龙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岁杪 隶字旁的字 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荡的成语 以人废言 入圣超凡 莺歌蝶舞 随风倒 赧愧 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