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到京师

《到京师》

时间: 2025-05-07 16:09:33

到京师

诗句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9:33

原文展示: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城市中的雪刚刚融化,荠菜开始生长,角落的门和深深的巷子里很少有人行走。在柳树梢上听到了黄鹂的鸣叫,这是春天到来的第一个声音。

注释:

  • 城雪:城市中的雪。
  • 荠菜:一种野菜,春天生长。
  • 角门:角落的门。
  • 深巷:深深的巷子。
  • 柳梢:柳树的梢头。
  • 黄鹂:一种鸟,春天时常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载(1271-1323),元代诗人,字仲弘,号东篱,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到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载到达京师(今北京)时所作,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通过“城雪初消”、“荠菜生”、“少人行”等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诗中的“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听觉意象,将春天的到来具象化为黄鹂的鸣叫,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整首诗情感平和,却又不失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雪初消荠菜生”:描绘了城市中雪刚刚融化,荠菜开始生长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角门深巷少人行”:通过描述角落的门和深深的巷子里很少有人行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柳梢听得黄鹂语”:运用听觉意象,将春天的到来具象化为黄鹂的鸣叫,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 “此是春来第一声”:强调黄鹂的鸣叫是春天到来的第一个声音,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鹂的鸣叫拟人化为“语”,赋予了黄鹂以人的情感和语言能力。
  • 意象:通过“城雪”、“荠菜”、“柳梢”、“黄鹂”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通过描绘初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 城雪: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 荠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柳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黄鹂:象征着春天的声音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鹂语”是指什么? A. 黄鹂的鸣叫 B. 黄鹂的歌声 C. 黄鹂的语言 D. 黄鹂的叫声
  2. 诗中的“荠菜生”暗示了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开始 D. 秋天的丰收
  3. 诗中的“角门深巷少人行”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热闹的 B. 宁静的 C. 繁忙的 D. 忧郁的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鸟鸣,表达了宁静的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杨载的《到京师》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载的诗更加平和,而杜甫的诗则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春天的诗作。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春天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桃寄巩经略三首 其一 再悼邦节弟 怀方叔 晓晴 刘岩居士再和去年中秋见贻次韵 余有仲子之戚九日亲故携酒访我於梅山之上因 养鸡抱犊摩诘语也戏广其说 次杨元会白莲二首 朝中措(送人) 和乐天为张建封侍儿盼盼作仍继五篇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凝眸 包含康的词语有哪些 铜嗓子 五更调 病字头的字 日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贴脸 蠖屈不伸 天工人代 厂字头的字 燕雀不知鸿鹄志 支字旁的字 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木难扶 拽巷啰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