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竞渡歌

《竞渡歌》

时间: 2025-04-26 07:10:53

诗句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53

原文展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白话文翻译:

五月五日这天天气晴朗明亮,杨花飘落在江面上,清晨的黄莺在啼叫。官员还未离开官邸,江上已经传来了整齐的和声。官员出行时一切都井然有序,马前已经有红旗引导。两岸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银钗在阳光下闪耀如霜刃。鼓声三响后红旗展开,两条龙舟跃出水面。船桨的影子在水波中划过,如同万剑飞舞,鼓声震耳欲聋如雷鸣。鼓声越来越急促,标志即将到达,两条龙舟的目光如同瞬间凝视。坡上的人们呼喊声如霹雳,竿头的彩旗挂起如彩虹般的晕影。前船已经抢得水标,后船失去了势头,空自挥动桨。争斗不休,输的一方心中如火烧。只以输赢来分发奖赏,两岸的船只来来往往。游戏结束后各自散去,竞相脱去文身请人记录。我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年轻人,他们的争斗何异于当权者的相持。不考虑到达岸边各自休息,最终会到车毁船破的时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使君:指官员。
  • 郡斋:官员的住所。
  • 齐和声:整齐的和声。
  • 红旗:指引导的旗帜。
  • 罗衣:华丽的衣服。
  • 银钗:妇女的头饰。
  • 棹影:船桨的影子。
  • 斡波:划水。
  • 标:竞赛的标志。
  • 霹雳:雷声。
  • 虹蜺晕:彩虹般的晕影。
  • 挥桡:挥动桨。
  • 疮眉血首:形容争斗激烈。
  • 输岸:输的一方。
  • 文身:身上的纹身。

典故解析:

  • 竞渡:古代的一种水上竞赛活动,通常在端午节举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建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写实为主,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竞赛的激烈和人们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热闹场面。诗中“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等句,以鼓声和红旗为引导,形象地展现了龙舟竞赛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竞赛场面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也隐喻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无情。诗的结尾“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则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在竞争中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破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五日天晴明”:开篇点明时间和天气,为全诗营造了明朗的氛围。
  • “杨花绕江啼晓莺”:以杨花和晓莺的意象,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性。
  • “使君未出郡斋外”:说明官员还未离开住所,但江上已有和声。
  • “江上早闻齐和声”:和声预示着竞渡的开始。
  • “使君出时皆有准”:官员出行有序,红旗引导。
  • “马前已被红旗引”:红旗作为引导的象征。
  • “两岸罗衣破晕香”:描绘两岸人们的华丽装扮。
  • “银钗照日如霜刃”:银钗在阳光下闪耀,比喻其光彩夺目。
  • “鼓声三下红旗开”:鼓声和红旗的展开,标志着竞赛的开始。
  • “两龙跃出浮水来”:龙舟跃出水面,形象生动。
  • “棹影斡波飞万剑”:船桨的影子如剑飞舞,形容划水的迅猛。
  • “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如雷,形容其震撼力。
  • “鼓声渐急标将近”:鼓声急促,标志即将到达。
  • “两龙望标目如瞬”:龙舟的目光凝视标志,形容其专注。
  • “坡上人呼霹雳惊”:人们的呼喊声如雷,形容其激动。
  • “竿头彩挂虹蜺晕”:彩旗如彩虹,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 “前船抢水已得标”:前船抢得标志,形容其领先。
  • “后船失势空挥桡”:后船失去势头,空自挥桨。
  • “疮眉血首争不定”:争斗激烈,形容其激烈程度。
  • “输岸一朋心似烧”:输的一方心中如火烧,形容其焦虑。
  • “只将输赢分罚赏”:以输赢来分发奖赏,形容竞赛的规则。
  • “两岸十舟五来往”:两岸的船只来来往往,形容竞赛的频繁。
  • “须臾戏罢各东西”:游戏结束后各自散去,形容竞赛的结束。
  • “竞脱文身请书上”:竞相脱去文身请人记录,形容竞赛的记录。
  • “吾今细观竞渡儿”:我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年轻人,形容诗人的观察。
  • “何殊当路权相持”:他们的争斗何异于当权者的相持,形容其争斗的激烈。
  • “不思得岸各休去”:不考虑到达岸边各自休息,形容其不顾后果。
  • “会到摧车折楫时”:最终会到车毁船破的时候,带有警示意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钗照日如霜刃”,将银钗的光彩比作霜刃。
  • 拟人:如“两龙望标目如瞬”,将龙舟拟人化,形容其专注。
  • 对仗: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对仗工整,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竞渡的场景,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无情。诗的结尾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在竞争中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破坏。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竞赛的开始和激烈。
  • 红旗:作为引导的象征,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 龙舟:象征竞赛的主体,形象生动。
  • 银钗:妇女的头饰,比喻其光彩夺目。
  • 彩旗:如彩虹,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是指什么? A. 官员 B. 士兵 C. 商人 D. 学者

  2. “鼓声三下红旗开”中的“红旗”象征什么? A. 竞赛的开始 B. 胜利的标志 C. 引导的象征 D. 装饰的物品

  3. 诗的结尾“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竞赛的激烈 B. 竞争的无情 C. 警示意味 D. 竞赛的结束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和气氛。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对时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建封的《竞渡歌》与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两者都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但张建封的诗更侧重于竞渡的激烈和人们的活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张建封的诗作。
  • 《中国古代节日诗选》:收录了多首关于端午节的诗作。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晚游 秋日途中 过居庸关 宿中山乾明寺 宋义甫弹秋风 客兴 劝友人酒 寄友人 春日效宫体 黄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火执械 牛字旁的字 幽姿 倒读 乚字旁的字 包含牵的词语有哪些 咬字眼儿 羊字旁的字 啼啼哭哭 瑞信 奏稿 糸字旁的字 笃笃 沉疴宿疾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空空如也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又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