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53
原文展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白话文翻译:
五月五日这天天气晴朗明亮,杨花飘落在江面上,清晨的黄莺在啼叫。官员还未离开官邸,江上已经传来了整齐的和声。官员出行时一切都井然有序,马前已经有红旗引导。两岸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银钗在阳光下闪耀如霜刃。鼓声三响后红旗展开,两条龙舟跃出水面。船桨的影子在水波中划过,如同万剑飞舞,鼓声震耳欲聋如雷鸣。鼓声越来越急促,标志即将到达,两条龙舟的目光如同瞬间凝视。坡上的人们呼喊声如霹雳,竿头的彩旗挂起如彩虹般的晕影。前船已经抢得水标,后船失去了势头,空自挥动桨。争斗不休,输的一方心中如火烧。只以输赢来分发奖赏,两岸的船只来来往往。游戏结束后各自散去,竞相脱去文身请人记录。我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年轻人,他们的争斗何异于当权者的相持。不考虑到达岸边各自休息,最终会到车毁船破的时候。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建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写实为主,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竞赛的激烈和人们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热闹场面。诗中“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等句,以鼓声和红旗为引导,形象地展现了龙舟竞赛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竞赛场面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也隐喻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无情。诗的结尾“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则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在竞争中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破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竞渡的场景,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无情。诗的结尾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在竞争中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破坏。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使君”是指什么? A. 官员 B. 士兵 C. 商人 D. 学者
“鼓声三下红旗开”中的“红旗”象征什么? A. 竞赛的开始 B. 胜利的标志 C. 引导的象征 D. 装饰的物品
诗的结尾“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竞赛的激烈 B. 竞争的无情 C. 警示意味 D. 竞赛的结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