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时间: 2025-05-07 21:04:47

诗句

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忧何。

且喜龚邹冠豸,又闻张董上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04:47

原文展示:

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忧何。
且喜龚邹冠豸,又闻张董上坡。

白话文翻译:

幽州的事情已经做了决定,崇山的忧虑还有什么用呢?
但愿意外听到龚邹的成功,和张董的晋升。

注释:

  • 幽州: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一带,曾是政治和军事重地。
  • 投斧柯:比喻已经做出的决策或行动。
  • 崇山:高山,象征着艰难的境遇。
  • 忧何:忧虑还有什么意义呢?
  • 龚邹:指古代著名的人物,具体身份可能需要考证。
  • 冠豸:指头戴桂冠,象征荣耀和成功。
  • 张董:同样是历史人物,代表成就与晋升。
  • 上坡:比喻职位的提升或事业的进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以诗词见长,尤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和人文关怀,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在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困境中,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朋友成就的欣慰。诗中涉及的人物与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士人的志向。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与对朋友成就的祝福。开篇的“幽州已投斧柯”,表明他的某种决策已做出,内心的忧虑似乎显得多余。这种淡然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接受与从容。接着提到“且喜龚邹冠豸”,则是他对朋友成功的欣慰,显示出其心中依然存在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荣誉的向往。最后一句“又闻张董上坡”似乎又带出一种希望的情绪,说明即使身处困境,仍要关注周围人的成功,这种正能量的传递让整首诗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基调。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处境的反思,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表现了黄庭坚作为士人的宽广胸怀与乐观态度。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得这首诗在历史长河中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州已投斧柯:指在幽州的决策已经完成,表明一种果断与行动。
  2. 崇山更用忧何:面对崇山的困境,忧虑似乎没有必要,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
  3. 且喜龚邹冠豸:龚邹获得了荣誉,诗人对此感到高兴,体现了对友人的支持与欣慰。
  4. 又闻张董上坡:再听到张董的成功,显示出诗人对周围人事的关注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投斧柯”比喻决策的果断。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象征:崇山象征着艰难,而“冠豸”与“上坡”象征着成就与荣誉。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黄庭坚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对朋友成功的欣喜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它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州: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决策的艰难。
  • 崇山: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艰辛。
  • 冠豸上坡:象征着成功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幽州已投斧柯”中的“斧柯”比喻什么?

    • A. 决策
    • B. 朋友
    • C. 山川
  2. 诗中提到的“龚邹”代表了什么?

    • A. 失败
    • B. 成功
    • C. 旅途
  3.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消极
    • B. 乐观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哲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 病中作 寄题琴高台 合江楼 秘省再会次韵 弟第一百五十三 诸幕客第一百一十八 寿朱约山八十韵 李安抚芾第四十八 题苏武忠节图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蓬门生辉 军令 恣睢自用 野渡 人言藉藉 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抅奇抉异 士字旁的字 着魔 推述 金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有钱能使鬼推磨 臣畜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