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沈次韩春日郊行二首

《和沈次韩春日郊行二首》

时间: 2025-07-27 05:04:38

诗句

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无数野花明。

杞苗荻笋肥应美,採掇何妨趁晚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5:04:38

原文展示:

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无数野花明。
杞苗荻笋肥应美,採掇何妨趁晚烹。


白话文翻译:

山的颜色在晴空下显得格外鲜艳,溪水那边无数的野花绽放着光彩。杞苗和荻笋长势很好,正应当美味,何妨趁着傍晚采摘来烹饪呢?


注释:

  • 山色:山的颜色,描绘自然景色。
  • 新晴:刚刚放晴,指天气晴好的状态。
  • 一蘸青:像是用笔蘸取青色,形容山色鲜明。
  • 隔溪:指隔着一条小溪。
  • 无数:形容数量非常多。
  • 野花明:野花鲜艳明亮。
  • 杞苗:一种植物的幼苗,可以食用。
  • 荻笋:荻草的嫩芽,也可食用。
  • 肥应美:长得肥美,应该很好吃。
  • 採掇:采摘、采集。
  • 趁晚烹:趁着傍晚来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田园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诗人可能在某次春游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写下了这两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日郊游的美好景象,首句“山色新晴一蘸青”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春天清新明快的天空与山色,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随后的“隔溪无数野花明”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野花的绚丽与山色相映成趣,恰似春日的乐章。

第三、四句转而关注美食,提到“杞苗荻笋肥应美”,不仅展现了春天丰收的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结尾处提到“採掇何妨趁晚烹”,表现了随性的生活态度,既有对自然的珍惜,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传达了人对自然的感恩,展现了宋代文人清新脱俗的生活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色新晴一蘸青

    • 描述山色在晴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生动形象。
  2. 隔溪无数野花明

    • 表达了野花在阳光下的绚烂,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3. 杞苗荻笋肥应美

    • 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展现春天的丰饶。
  4. 採掇何妨趁晚烹

    •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强调随意和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蘸青”,将山色与墨水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 排比:使用“杞苗荻笋”展示丰收的场景。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野花: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
  • 杞苗荻笋:象征春天的丰收与美味,体现人们对自然馈赠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之道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杞苗”和“荻笋”是指: A. 花卉
    B. 食物
    C. 树木
    D. 草药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田园生活
    B. 战争
    C. 离别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宁静和深邃的意境。
  • 李白的《庐山谣》则强调了壮丽的山水,表现出豪放的个性。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各有特色,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情感与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 同张明府清镜叹 寄赵正字 宴荣二山池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秋登兰山寄张五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止 后不僭先 重衣 音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颓志 麦字旁的字 附庸风雅 死灰复燎 镜分鸾凤 软耳朵 入字旁的字 引觞 同字框的字 休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