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0:12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夫子文章仆命骚,高标宁若岁寒凋。
惯看雄辩朝挥尘,想见清吟放度韶。
老去荷君频折简,时来容我尚同寮。
区区长倩何为者,不乐平原意本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和对文人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孔子的文章和才华如同竹子般高洁,不会因年岁而凋零。作者习惯于听闻雄辩的言辞,想象着清雅的吟唱在悠扬的韶乐中飘荡。虽然年岁渐长,但仍希望能与君子共同探讨诗文。最后,诗人自问,自己为何要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心中却没有对当朝的满足感。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出对自然、竹子等元素的喜爱。其作品风格清新,充满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文人学士追求理想与人格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竹这种象征高洁的植物的喜爱。
王之道的《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开篇即以“夫子”引入,彰显了对孔子的敬仰,暗示着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和不屈,诗人通过“岁寒凋”这一比喻,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品德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惯看雄辩朝挥尘”,展现出对世俗辩论的厌倦,诗人更希望能在清雅的吟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友人的期望与共鸣愈加强烈,渴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讨诗文,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区区长倩何为者,不乐平原意本朝”,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困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质问自己为何要在平平常常中追寻卓越,指向了对当代生活的不满。这种情感的传达,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对文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之道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岁寒凋”比喻的是?
诗中提到的“清吟”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