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诗

《诗》

时间: 2025-05-04 03:29:36

诗句

气力渐衰损,鬓发终以皓。

昔为春月华,今为秋日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36

原文展示:

气力渐衰损,鬓发终以皓。昔为春月华,今为秋日草。

白话文翻译: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气力逐渐衰退,鬓发也终于变得雪白。曾经我如同春天里盛开的月季花,如今却像秋天的枯草一样凋零。

注释:

  • 气力渐衰损:指体力和精力逐渐减弱。
  • 鬓发终以皓:鬓发,指头发;皓,白色。这里指头发变白。
  • 昔为春月华:昔,从前;春月华,春天的月季花,比喻年轻时的美好。
  • 今为秋日草:秋日草,秋天的枯草,比喻年老时的衰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约150年—约212年),字子厚,东汉末年文学家,与蔡邕、王粲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在动荡的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有类似的感慨,这首诗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月华与秋日草,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青春逝去的哀愁。诗中的“气力渐衰损,鬓发终以皓”直接描绘了衰老的生理变化,而“昔为春月华,今为秋日草”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张载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力渐衰损”:直接陈述了身体机能的衰退,是衰老的直接表现。
  • “鬓发终以皓”:通过头发变白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衰老的不可逆转。
  • “昔为春月华”:用春天的月季花比喻过去的青春美好,充满了怀旧之情。
  • “今为秋日草”:用秋天的枯草比喻现在的衰老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青春比作春月华,将衰老比作秋日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对比:通过“昔为”与“今为”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逝去的哀叹和对衰老的无奈接受。通过对比青春与衰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月华:春天的月季花,象征青春和美好。
  • 秋日草:秋天的枯草,象征衰老和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载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东汉末年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2. 诗中的“春月华”比喻什么? A. 青春 B. 财富 C. 权力 D. 知识

  3. 诗中的“秋日草”比喻什么? A. 衰老 B. 丰收 C. 战争 D. 和平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粲《登楼赋》: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蔡邕《述行赋》:通过旅途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王粲的《登楼赋》与张载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粲的作品更多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建安七子集》:收录了张载及其他六位建安时期文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张载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二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一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次韵公实雷雨 山中闻杜鹃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 闻筝诗 古北口 水口驿登舟 钱塘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诰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贤结尾的成语 唯理论 有作其芒 县军 力字旁的字 儒雅风流 龙飞九五 包含欺的成语 昼夜不息 舟字旁的字 包含愒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毕恭毕敬 心满意足 人人皆知 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铁板钉钉 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