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追换刘平父二首

《追换刘平父二首》

时间: 2025-05-02 12:41:39

诗句

奕世旗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余馨。

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於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帝林扃。

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9

原文展示:

追换刘平父二首
作者: 李吕 〔宋代〕

奕世旗常记姓名,
屏山道学蔼余馨。
流风与世为标的,
好义於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
吟怀偏喜帝林扃。
相逢恨晚情犹厚,
怅望音容隔杳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平父的怀念与追思。诗中提到他家族世代相传的名声,屏山的道学让人感到温馨。流风代表着与世俗的标志,而他对君子的义气则是典范。诗人渴望追求古人的琴音,特别偏爱那帝王的林扃(古琴)。虽然与刘平父相遇得太晚,但彼此之间的情感依然深厚,只是如今只能遥望他的音容,感到无比惆怅。

注释:

  1. 奕世:形容世代相传的声名。
  2. 屏山:可能指某个著名的道教学派或学者。
  3. 流风:比喻流传的风气或风尚。
  4. 好义:指讲究义气,重视道义。
  5. 琴韵:古琴的音韵。
  6. 帝林扃:古代帝王所用的琴,象征古代文人的追求。
  7. 音容:指声音和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常以清新脱俗、深情厚义见称,尤其善于抒发对友人和先贤的怀念。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吕对刘平父的追思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及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追换刘平父二首》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亦展现了李吕对古典文化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刘平父名声的赞美,揭示了世代传承的重要性。在“奕世旗常记姓名”一句中,诗人传达出对刘平父声望的钦佩。而“屏山道学蔼余馨”则展现了道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流风象征着社会风尚,显示出李吕对义理的重视。

在情感的表达上,李吕通过“相逢恨晚情犹厚”的自省,流露出对未能与刘平父早相识的遗憾,但同时也强调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一句“怅望音容隔杳冥”更是增添了几分惆怅,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珍贵,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奕世旗常记姓名:强调刘平父的名声在世代之间的传承。
  2. 屏山道学蔼余馨:道学的氛围和影响令人感到舒适温馨。
  3. 流风与世为标的:流行的风气成为社会的标志。
  4. 好义於君见典型:强调刘平父在道义方面的榜样作用。
  5. 琴韵祗求追古意:诗人渴望追求古代琴曲的意境。
  6. 吟怀偏喜帝林扃:特别喜爱帝王所用的琴曲。
  7. 相逢恨晚情犹厚:与友人相遇太晚,但情谊依然深厚。
  8. 怅望音容隔杳冥:对友人的音容只能在远方回忆,感到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流风”比喻社会风尚,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琴韵象征着高雅的文化追求和古代的精神。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刘平父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奕世:象征历史传承的名声。
  2. 屏山:道德和学问的象征。
  3. 流风:社会风气和文化的象征。
  4. 琴韵:古典音乐的象征,代表文化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屏山”指的是哪种文化?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教
    • D. 法教
  2. 填空题:诗人对刘平父的感情在最后一句中表现为“怅望音容隔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流风”是指个人的情感风向。(对/错)

答案:

  1. A
  2. 杳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李吕与李白的怀友情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李吕更多的是对优雅文化的追求,而李白则更为豪放与奔放,展现了不同的情感风格和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文学史》
  3.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皇恩(和才仲西山子) 念奴娇 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西陵竹枝 题吴历画 秦淮杂诗 虚上人从淄邑来胶欢然道故上人住青云寺乃余昔年读书处也 冶春 秦淮杂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墨菊 包含更的成语 现汇 股肱之臣 鼻蹋嘴歪 凤髓龙肝 儾软 抚字 包含蹄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牙字旁的字 刻薄成家 干巴利脆 足字旁的字 槐厅 骨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