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双樱

《双樱》

时间: 2025-05-10 07:46:11

诗句

并蔕随宜好,连心著意红。

只堪惊老眼,持此与谁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6:11

原文展示:

双樱
并蔕随宜好,连心著意红。只堪惊老眼,持此与谁同。

白话文翻译:

这两株樱花并排生长,正好相互映衬,心心相连,色彩鲜艳。可我这双眼睛已老,看到这样的美景,心中不禁感叹,这样的美好又能与谁共享呢?

注释:

  • 并蔕:指两株植物的茎干并排生长。
  • 随宜好:正好合适,显得美好。
  • 连心: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 著意红:特意强调樱花的红色艳丽。
  • 惊老眼:令年迈的眼睛感到惊讶。
  • 持此与谁同:指自己拥有这样的美景,却无人与之分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士元,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性,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双樱》创作于陈师道晚年,正值人生的沉思阶段,诗人通过描写樱花的美丽,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孤独感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樱》以樱花为主要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前两句描绘樱花的姿态,生动而富有情趣,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独白,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感慨。诗人用“惊老眼”表达了自己年华已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对比中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美好与孤独并存,既有欣赏的愉悦,又有分享的遗憾,使读者在欣赏美丽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并蔕随宜好:描绘了两株樱花茎干并排生长,形态和谐,生机勃勃。
  2. 连心著意红:两株樱花的色彩鲜艳,彼此呼应,象征着心灵的契合。
  3. 只堪惊老眼:诗人感叹自己年岁已高,看到这样的美丽景象,心中充满惊喜。
  4. 持此与谁同:然而美好却是孤独的,诗人感到这种美好无人分享,内心充满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连心”暗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樱花赋予了情感,使其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樱花的美丽,传达出一种对逝去青春和无人与之共享的惋惜,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花:象征美丽与短暂,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 老眼: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连心”指的是: A. 心意相通
    B. 身体相连
    C. 兄弟情深
    答案:A

  2. “只堪惊老眼”中的“惊”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震惊
    B. 惊讶与感慨
    C. 害怕
    答案:B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美
    B. 孤独与美好共享的遗憾
    C. 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侧重于历史与社会的影响。
  • 《静夜思》:描绘了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细腻,与《双樱》在孤独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意象和主题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师道诗文选》

相关查询

晋门。吴隐之 春秋战国门。屈原 春秋战国门。孙叔敖 前汉门。夏贺良 前汉门。周苛纪信 春秋战国门。再吟 六朝门。宋武帝 后汉门。杨震 前汉门。王莽 六朝门。元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慢的成语 百废咸举 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端 髟字旁的字 不可奈何 屙金溺银 骨字旁的字 弱口 皮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人相 晨炊星饭 止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鸩媒 枯枿朽株 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