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06:10
原文展示: 三游洞 俞彦 〔明代〕 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
白话文翻译: 洞内的世界广阔无垠,洞外的日月悠长无尽。峡谷中的山峦仿佛驱赶着波涛奔涌而来,平原上的草木青翠一片,茫茫无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三游洞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洞内外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三游洞的内外景象。首句“洞里天地阔”,通过“天地阔”这一夸张的表达,展现了洞内空间的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次句“洞外日月长”,以“日月长”来比喻时间的悠长,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通过“驱涛”和“青茫茫”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峡谷中山峦的雄伟和平原上草木的茂盛,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三游洞内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洞里天地阔”形容的是什么? A. 洞外的景象 B. 洞内的空间 C. 峡谷的山峦 D. 平原的草木
“洞外日月长”中的“日月长”比喻的是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时间的悠长 C. 空间的广阔 D. 自然的循环
“峡山驱涛来”中的“驱涛”是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该诗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可以将俞彦的《三游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而俞彦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悠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