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3:17
春望寄王涔阳
清明别后雨晴时,
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
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
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
行吟无处寄相思。
在清明节后,雨过天晴,
我在遥远的水边,忍不住低头叹息。
湖边春山上烟雾缭绕,
远处的云中,树木如墨一般朦胧。
微风中水边的哨所传来钲鼓声,
沙村隐约看到酒旗招展。
温暖的风中草木茂盛,我愁苦中自醉,
在行吟中无处寄托我的相思。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子政,号宗端,唐代诗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曾任职于朝廷,个性温和,深受后人推崇。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本诗作于春季,正值清明节后,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及对春日美景的感怀。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与作者的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愁苦。
《春望寄王涔阳》这首诗以清明后的春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清明别后雨晴时”一句,点明了时节,雨后春晴的景象使人感到生机盎然,然而诗人的心情却并不如表面那样轻松,反而透出一丝忧愁。这种情感的对比,正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
接下来的描绘,诗人通过“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运用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日氛围。烟雾缭绕的山岭,远处模糊的树木,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更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这里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生活的气息与乡村的景象,钲鼓声和酒旗的描写,给人一种生活的热闹感,但与前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思。
最后两句“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诗人以“愁自醉”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尽管春风拂面、草木繁盛,却依旧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诗的结尾,点出“无处寄相思”,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孤独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情怀。
《春望寄王涔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长卿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主要是哪个时间?
A. 3月
B. 4月
C. 5月
D. 6月
诗中“行吟无处寄相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D.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