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时间: 2025-05-04 17:58:50

诗句

爱尔含天姿,丹青有殊智。

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

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

空令浣沙态,犹在含毫间。

一笑岂易得,双蛾如有情。

窗风不举袖,但觉罗衣轻。

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此中一见乱人目,

只疑行到云阳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8:50

原文展示:

爱尔含天姿,丹青有殊智。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空令浣沙态,犹在含毫间。一笑岂易得,双蛾如有情。窗风不举袖,但觉罗衣轻。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白话文翻译:

我爱那幅画中美人的姿态,画作中蕴含着独特的智慧。看似无间隙地展示了她的形象,但她的神韵更在形象之外。西施(西子)虽不可见,千年之后仍然无人能比拟。只是在浣沙的轻柔姿态中,仿佛她的神韵依然在画笔之间。一笑何其难得,她那双如蛾般的眉目似乎也充满情意。窗外的风轻轻拂动衣袖,我只觉那罗衣轻盈无比。华丽的堂前,翠色的帷幕在春风中摇曳,内阁的金屏在晨曦中敞开。此中一瞥,足以令人的目光迷乱,仿佛置身于云阳台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爱尔”:爱你,指画中的美人。
  • “丹青”:指绘画。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浣沙态”:浣沙是洗沙,形容轻柔的姿态。
  • “双蛾”:形容眉毛,像蛾子一样细长。

典故解析

  • 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以其美貌和智慧闻名,常被后世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云阳台: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梦幻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逢辰,号景山,擅长五律与七律,诗歌风格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画作中的美人,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画作不仅是艺术的呈现,也是情感的寄托,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美的理想化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美人画作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开篇即以“爱尔含天姿”引入,直接表达了对画中美人的欣赏,接着以“丹青有殊智”点明画作的艺术价值,强调了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需的智慧与才能。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步揭示了美人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其蕴含的神韵与内涵。这里“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体现了古代美人难以再现的历史感,仿佛在诉说着美的永恒与难以捕捉的特质。

在描绘美人姿态时,诗人使用了“浣沙态”和“双蛾如有情”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人的外形,还传达了一种温柔的情感,仿佛她的神情透过画布感动着观众。结尾部分以“华堂翠幕春风来”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展现了生机与和谐,为整首诗增添了柔和的气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美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通过对美人画的细致观察,刘长卿将个人情感与艺术创作结合,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美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爱尔含天姿”:表达对画中美人自然优雅的赞美。
  • “丹青有殊智”:强调画作的艺术性,体现出画家的非凡才智。
  • “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形象虽已具,但其深层次的意蕴更为引人入胜。
  • “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通过对比,表现出美人之美的独特与难以再现。
  • “空令浣沙态,犹在含毫间”:形容美人的姿态轻柔,如同在水中浣沙,画中仍存其神韵。
  • “一笑岂易得,双蛾如有情”:强调美人一笑之难,双眉似乎有情,使人心动。
  • “窗风不举袖,但觉罗衣轻”:描绘窗外的景致,表现出轻盈的衣裳和温柔的春风。
  • “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描写华丽的环境与春天的气息,增添了美的氛围。
  •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最后一联总结,表达了看到这幅画作后的震撼与迷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双蛾如有情”将美人的眉与情感相结合。
  • 拟人:赋予画中美人情感与生命,使其生动。
  • 对仗:“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画作的描绘,展现了美的永恒与难以触及,同时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代表美的理想,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丹青:象征艺术与创造力。
  • 西子:代表古代绝世美人,传递出美的历史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异
    • B) 西施
    • C) 貂蝉
    • D) 王嫱
    • 答案:B) 西施
  2. 诗中“窗风不举袖”的意思是?

    • A) 风很大
    • B) 风轻柔
    • C) 风不再
    • D) 风很冷
    • 答案:B) 风轻柔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美的向往
    • C) 对富贵的追求
    • D) 对自然的热爱
    • 答案:B) 对美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丽人行》
  • 李白的《清平调》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长卿的《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与杜甫的《丽人行》,两者均以美人为主题,但刘长卿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艺术的境界,而杜甫则更多地探讨了美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中国古典诗歌》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西园酴醾 寄陈履常二首 其一 鱼虾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秋圃 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闻蛩二首 宿第四铺 朝寒 劳歌 项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凿饮耕食 睡眼惺忪 贼孽 咆勃 一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宫阙 刑措不用 初学涂鸦 见死不救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玄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盹的词语有哪些 沦肌浃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