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0:45
昔李西平之在凤翔,尝以直道致主。慕魏郑公,虽叔度之进言,犹毅然而不从。谓幸备于将相,讵爱身而苟容。猗欤先王,亦师文忠。凡引笔而行墨,皆刻志而比踪。今观碑刻之在天下,虽小大真行之异工,视此帖之所传,盖不约而皆同。然则有犯无隐,挺焉直躬。唾当道之豺狼,婴九渊之神龙。盖当心摹手追之时,已有之死不顾之遗风矣。
在凤翔时,李西平曾以直言相劝,以正直的方式来感动君主。他崇敬魏郑公,尽管叔度对此提出了建议,他仍然坚定不移,不肯听从。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何必苟且偷生。啊,先王也是以文忠为师。凡是提笔写字,都是在刻意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历程。现在看天下的碑刻,虽有大小和真伪之别,但这篇帖子的传播,似乎也都是相似的。因此,有过失的并不隐瞒,直言不讳。对待路上的豺狼,我要吐唾弃之;面对九渊的神龙,我要紧紧拥抱。可见在追求心中理想的时候,早已有不顾生死的遗风了。
岳珂,字宗道,号岳湘,宋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及书法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通过典故来表达深邃的思想。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权力更迭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中不公与隐秘的批判。
这首诗通过李西平的故事,展现了直言不讳、忠诚正直的精神。诗中提到的魏郑公,代表着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反映了诗人对古代忠臣的崇敬。诗人通过对先王的追忆,表达了对于文忠精神的向往,强调了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
诗中的意象丰富,使用了“豺狼”和“神龙”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对邪恶势力的抵制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透过历史人物的典型,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与追求。
“昔李西平之在凤翔,尝以直道致主。”
“慕魏郑公,虽叔度之进言,犹毅然而不从。”
“谓幸备于将相,讵爱身而苟容。”
“猗欤先王,亦师文忠。”
“凡引笔而行墨,皆刻志而比踪。”
“今观碑刻之在天下,虽小大真行之异工。”
“视此帖之所传,盖不约而皆同。”
“然则有犯无隐,挺焉直躬。”
“唾当道之豺狼,婴九渊之神龙。”
“盖当心摹手追之时,已有之死不顾之遗风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中不公的反思。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李西平曾在什么地方以直道致主?
诗中提到的魏郑公代表什么?
“唾当道之豺狼”中的“豺狼”象征什么?
答案:
以上为《鄂忠武王书简帖赞》的详细解析,供您深入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