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送僧归龙山

《九日送僧归龙山》

时间: 2025-05-06 17:57:25

诗句

九日相携积翠中,胜游兼有道林同。

枯颅一任君披拂,寄语龙山落帽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7:25

原文展示:

九日相携积翠中,
胜游兼有道林同。
枯颅一任君披拂,
寄语龙山落帽风。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我们相约在翠绿的山林中游玩,
这次游玩不仅胜过以往,还与道教的幽静相得益彰。
把那光秃的头颅交给你轻轻抚摸,
我寄托对龙山的祝福在那随风飘落的帽子上。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相携:携手同行,形容友人间的亲密。
  • 积翠:形容山林环境青翠茂盛。
  • 胜游:胜过以往的游玩,意味游玩愉快。
  • 道林:指道教的林园,象征清静、自然的环境。
  • 枯颅:指光秃的头,可能是指僧人或年长者。
  • 披拂:轻轻抚摸或打理。
  • 寄语:寄托心愿。
  • 落帽风:指随风飘落的帽子,象征着自由和随意。

典故解析:

重阳节的习俗在古代已有悠久的历史,常与长寿、登高、插茱萸等活动相联系。诗中提到的“道林”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强调了自然与精神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松,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诗人与友人相约游玩,寄托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鉴赏:

朱松的《九日送僧归龙山》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游玩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开篇提到的“九日”,不仅是一个节日的标志,更是亲友间欢聚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胜游兼有道林同”,则将游玩与道教的自然哲学结合,流露出诗人对道教清静生活的向往。在接下来的“枯颅一任君披拂”中,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自嘲,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最后一句“寄语龙山落帽风”则寄托了诗人对龙山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朱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相携积翠中:描绘重阳节的美好场景,强调与友人一同在青翠的环境中游玩。
  • 胜游兼有道林同:表明这次游玩不仅愉快,还与道教文化的宁静相融合。
  • 枯颅一任君披拂:自嘲光头,展现随和的性格,同时表达对友人的信任。
  • 寄语龙山落帽风:将对龙山的祝福化为随风飘落的帽子,象征自由和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帽子比作寄托祝福的载体。
  • 拟人:将帽子与风的结合赋予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游玩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象征重阳节,长寿和团聚。
  • 积翠: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
  • 道林:象征道教文化的清静与和谐。
  • 枯颅: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自嘲。
  • 落帽风:象征自由、祝愿与自然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道林”与哪个文化有关?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释教

  3. “枯颅一任君披拂”中的“枯颅”指什么? A. 年轻人
    B. 僧人或年长者
    C. 动物
    D. 自然景物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和朱松的诗均以自然为题材,王维的风格更偏向于哲思,而朱松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友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查询

送营田判官郑侍御赴上都 酬李穆见寄 海盐官舍早春 送张十八归桐庐 送侯 岳阳楼 酬李员外从崔录事载华宿三河戍先见寄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湖南使还,留辞辛大夫 登润州万岁楼(一作皇甫冉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何刘 迟缓 比字旁的字 瀑流 业字旁的字 摛藻雕章 兴讹造讪 郊囿 一无所见 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终其天年 牛字旁的字 风尘之变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