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时间: 2025-04-26 18:30:25

诗句

去岁潇湘重九时,满城寒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黄菊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祇合从今老翠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0:25

原文展示:

去岁潇湘重九时,
满城寒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
黄菊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
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
祇合从今老翠微。

白话文翻译:

去年重阳节在潇湘,
满城寒雨让我思念归乡。
故乡在今天的佳节,
黄菊与清酒在晚霞中更显温馨。
短发不多就不戴帽子,
长风不断地吹动着衣衫。
彼此相对俯视人间渺小,
只好从今往后老在这青翠的山中。

注释:

  • 潇湘:指湖南潇水与湘江,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是登高、赏菊的日子。
  • 寒雨:指寒冷的雨,暗示秋季的气候。
  •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代表诗人心中对故土的眷恋。
  • 黄菊:象征着重阳节的菊花,寓意长寿。
  • 清樽:指清酒的酒杯,暗含饮酒的情境。
  • 翠微:指青山或绿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仲明,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主张的理学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处潇湘,感受到秋天的寒意与对故乡的思念,借重阳佳节,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熹的《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开篇一句“去岁潇湘重九时”,即将时间与地点明确交代,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情绪。接着“满城寒雨客思归”,寒雨与思乡之情互为映衬,表达了深沉的离愁。

在“故山此日还佳节”中,诗人使故乡与佳节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对故土的怀念。“黄菊清樽更晚晖”,黄菊是重阳节的象征,清樽则暗示着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共享佳节之乐,使得这一切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温馨。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用“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形象地描绘出他在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状态,似乎在告诉读者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相看下视人寰小,祇合从今老翠微”更是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朱熹作为诗人的高超技艺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岁潇湘重九时:去年重阳节在潇湘,交代时间与地点。
  2. 满城寒雨客思归:秋雨绵绵,增添了离愁。
  3. 故山此日还佳节:故乡的佳节与自己的思念相结合。
  4. 黄菊清樽更晚晖:菊花与酒的意象,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5. 短发无多休落帽:短发代表着洒脱,表明诗人不拘小节。
  6. 长风不断且吹衣:自然的力量,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
  7. 相看下视人寰小: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反映出对尘世的看淡。
  8. 祇合从今老翠微:表达了对未来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菊”象征长寿。
  • 对仗:如“短发无多”与“长风不断”形成对比。
  • 拟人:风的描写赋予它动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借助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潇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故乡情结。
  2. 寒雨:代表着忧伤的情感。
  3. 黄菊:象征长寿与重阳节。
  4. 清樽:象征着欢聚与友谊。
  5. 翠微: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去岁潇湘重九时”中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2. 诗中提到的“黄菊”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长寿
    • C. 分离
    • D. 快乐
  3. 诗歌最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 A. 忧虑
    • B. 追求名利
    • C. 淡泊与自然的向往
    • D. 绝望

答案:

  1. C. 重阳节
  2. B. 长寿
  3. C. 淡泊与自然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淡泊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自然的美,表达了悠然自得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朱熹《九日登天湖》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朱熹更具时代背景和对故乡的思念,而陶渊明则更显得恬淡自适。

参考资料:

  • 《朱熹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绿头鸭·道风清 绿头鸭(次韵陈季明) 绿头鸭(次韵王伯寿) 绿头鸭(大名岳宫作) 绿头鸭 绿头鸭 戊辰岁除前五日,立巳己春,和倬盦,并同四声 绿头鸭 送张仲容过维扬复之钱塘结婚正月二十日出京是其寿日也 绿头鸭/多丽 绿头鸭 和闲斋 绿头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包含堪的词语有哪些 玉华宫 词门 艮字旁的字 八树 水结尾的成语 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迅指 乛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尤花殢雪 山头说到菁底 邻结尾的成语 龙字旁的字 顶楼 从头做起 寸善片长 月夕花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