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0:25
去岁潇湘重九时,
满城寒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
黄菊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
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
祇合从今老翠微。
去年重阳节在潇湘,
满城寒雨让我思念归乡。
故乡在今天的佳节,
黄菊与清酒在晚霞中更显温馨。
短发不多就不戴帽子,
长风不断地吹动着衣衫。
彼此相对俯视人间渺小,
只好从今往后老在这青翠的山中。
朱熹(1130-1200),字仲明,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主张的理学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处潇湘,感受到秋天的寒意与对故乡的思念,借重阳佳节,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朱熹的《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开篇一句“去岁潇湘重九时”,即将时间与地点明确交代,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情绪。接着“满城寒雨客思归”,寒雨与思乡之情互为映衬,表达了深沉的离愁。
在“故山此日还佳节”中,诗人使故乡与佳节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对故土的怀念。“黄菊清樽更晚晖”,黄菊是重阳节的象征,清樽则暗示着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共享佳节之乐,使得这一切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温馨。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用“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形象地描绘出他在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状态,似乎在告诉读者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相看下视人寰小,祇合从今老翠微”更是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朱熹作为诗人的高超技艺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该诗通过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借助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去岁潇湘重九时”中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黄菊”象征什么?
诗歌最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