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

时间: 2025-05-07 10:00:12

诗句

诗书礼乐敢忘钦,自是而翁力不任。

莫把溺冠轻议论,要观过鲁太牢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0:12

原文展示:

诗书礼乐敢忘钦,自是而翁力不任。莫把溺冠轻议论,要观过鲁太牢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对于诗书礼乐,我怎敢忘记敬仰?只是我这老翁力量已不堪重负。不要轻率地议论那些沉溺于冠冕之事的人,要观察他们是否有过鲁国太牢那样的诚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敢忘钦:怎敢忘记敬仰。
  • 自是:自然,当然。
  • 而翁:你父亲,这里指自己。
  • 力不任:力量不能胜任。
  • 溺冠:沉溺于冠冕之事,指过分重视外在形式。
  • 过鲁太牢心:指鲁国太牢的诚心,太牢是古代祭祀时用的牛,这里比喻诚心。

典故解析:

  • 过鲁太牢心: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国在祭祀时用太牢(牛),表示诚心诚意。这里用来比喻诚心诚意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议论为主。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自谦力量不足,提醒人们不要轻率评判他人,而应观察其内心诚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个人能力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自谦力量不足。诗中“莫把溺冠轻议论,要观过鲁太牢心”一句,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外表评判他人,而应深入观察其内心诚意。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评价他人时要全面、客观,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书礼乐敢忘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 第二句“自是而翁力不任”,自谦力量不足,无法承担重任。
  • 第三句“莫把溺冠轻议论”,提醒人们不要轻率评判他人。
  • 第四句“要观过鲁太牢心”,强调要观察他人的内心诚意。

修辞手法:

  • 比喻:“过鲁太牢心”用太牢比喻诚心诚意。
  • 对仗:“诗书礼乐”与“而翁力不任”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敬仰传统文化,自谦力量不足,并提醒人们不要轻率评判他人,而应观察其内心诚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书礼乐:代表传统文化。
  • 而翁:代表诗人自己。
  • 溺冠:代表过分重视外在形式。
  • 过鲁太牢心:代表诚心诚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过鲁太牢心”比喻什么? A. 诚心诚意 B. 外在形式 C. 传统文化 D. 力量不足 答案:A

  2. 诗中“莫把溺冠轻议论”提醒人们什么? A. 要敬仰传统文化 B. 不要轻率评判他人 C. 要自谦力量不足 D. 要观察内心诚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个人能力的自省。

诗词对比:

  • 陈普此诗与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但陈普更强调不要轻率评判他人,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个人能力的自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普的诗作,可以更全面了解其诗歌风格。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了解“过鲁太牢心”的典故出处。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春日舟过白湖亭 采桑子 题溥仪夫人小照 采桑子 其三 白门遇燕雏都讲避兵南来却赠 采桑子 其九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采桑子 其一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采桑子 寄题潘兰史山塘听雨图四阕 其一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扬州吊古 采桑子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用则小 雁逝鱼沉 内备 儿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幽柔 风驰霆击 曰字旁的字 包含杜的词语有哪些 一手遮天 奉令唯谨 法有定论,兵无常形 包含粟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坍缩 蒜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