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58
原文展示:
拈起黄金岂可疑,斩关发壁复何为。 辽东不洗巢由耳,痛切初年割席迟。
白话文翻译:
拿起黄金怎能不怀疑,斩断关隘、发掘墙壁又为了什么。 辽东之地不洗耳恭听巢父和许由的教诲,痛心疾首于早年割席分坐的决定来得太迟。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拈起黄金岂可疑”和“斩关发壁复何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不满,而“辽东不洗巢由耳”和“痛切初年割席迟”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早年选择的悔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拈起黄金岂可疑”一句,以黄金比喻现实中的诱惑和机会,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怀疑和不满。“斩关发壁复何为”则进一步以激烈的行动比喻对现实的反抗。后两句“辽东不洗巢由耳”和“痛切初年割席迟”则通过对巢父和许由的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早年选择的悔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鲜明,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早年选择的悔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拈起黄金岂可疑”中的“黄金”比喻什么? A. 珍贵的事物或机会 B. 黄金本身 C. 隐逸生活 D. 现实的不满 答案:A
诗中“辽东不洗巢由耳”中的“巢由”指的是谁? A. 巢父和许由 B. 辽东的隐士 C. 诗人自己 D. 现实中的诱惑 答案:A
诗中“痛切初年割席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不满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早年选择的悔恨 D. 对激烈行动的向往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