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53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
作者:梅尧臣
物景有先后,春工无旧新。
追欢成杳霭,寄咏苦逡巡。
湖水与濠接,岸亭将寺邻。
艳花簪舞髻,弱藻罥重缗。
客奏桓伊笛,人歌柳恽蘋。
何尝烦几案,自得去埃尘。
纵语曾忘倦,从游未觉频。
赋诗高压古,下笔敏如神。
每想魂俱往,终知梦是因。
广骚常慕屈,感遇亦希陈。
借问摛词者,当时别乘人。
喜公移幕府,连赏二州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与对友人的祝福。春天的景色总是新鲜的,令人陶醉。诗中的欢愉如烟雾般消散,作者寄情于诗歌之中,却也感到苦恼和徘徊。湖水与濠沟相连,亭子与寺庙相邻,景色相映成趣。美丽的花朵如簪子般点缀在发髻上,柔弱的水草缠绕着重重的绳索。客人奏响桓伊的笛音,人们在唱着柳恽的歌谣。何曾感到烦恼,只是淡然自得,远离尘埃。纵使交谈中曾感到疲倦,游玩的乐趣却让人忘却时光。作诗时的思绪如同神灵般敏捷,常常想起的灵魂早已远去,最终明白梦境是因缘而生。对《离骚》的向往常在心间,对人生的感悟也难以忘怀。向摛词的朋友询问,那时的别离是否令人难忘?喜闻公迁到新府,连带两州的春光都得到了赏赐。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宋代文学家,诗人。梅尧臣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于咏物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梅尧臣在春天的某个时节,怀念友人朱学士廉叔时写的,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包含了对过往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人们的生活情态。梅尧臣用生动的意象如“艳花”、“弱藻”、“湖水”等,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画面,令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人虽处于繁花似锦的春天,却感受到了一丝惆怅,似乎在追寻欢乐的过程中,乐趣与忧愁并存,正如“追欢成杳霭”,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奈。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梅尧臣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对朱学士的祝福,这种友谊的深厚让人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个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思想。在整体构架上,这首诗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敬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成为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A. 物景有先后
B. 艳花簪舞髻
C. 何尝烦几案
D. 纵语曾忘倦
“追欢成杳霭”中“杳霭”指的是什么?
A. 欢乐
B. 烟雾
C. 记忆
D. 迷茫
诗人对朱学士的情感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
A. 忘却
B. 怀念
C. 失落
D. 疏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与王维的《鸟鸣涧》都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而王维则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