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5:34
原文展示:
牧人垂长髯,驱羊从北道。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
暮归同一栏,朝出不择草。
既肥当用烹,从羝羝独保。
狡诱以全躯,角尾徒为老。
白话文翻译:
牧人留着长长的胡须,赶着羊群走在北边的小路上。
年老的公羊在众多羊中显得格外突出,毛皮比牧人的胡须还要好。
傍晚时分,羊群归到同一个圈里,早晨出门时却不挑选草吃。
既然羊都肥壮了,就该拿来烹饪,而老羊却独自保存。
狡猾的羊用全身的智慧来诱惑,反而角和尾巴却显得无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蕲山,宋代诗人,晚号梅溪居士。梅尧臣的诗风质朴自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乡村风景,倡导“诗言志”,在诗歌内容上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农牧业发展的阶段,诗中描绘了牧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牧羊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乡村生活。
《逢羊》是一首描绘牧人和羊群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牧人对羊群的关照和羊群的自然状态。首句“牧人垂长髯,驱羊从北道”,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牧人的形象,长髯的形象不仅增添了牧人的威严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粗犷的气息。接下来的“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则通过对比,突出老羊的特质,暗示了在自然选择中,某些个体因其优越的特征而脱颖而出。
全诗在描绘生活场景的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牧羊生活的哲思。诗中提到的“既肥当用烹”不仅是对羊的实用主义态度的反映,也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这一方面展示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整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乡村画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平静与美好。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自然的智慧和生存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牧人与羊群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智慧。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珍惜,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老羝”指的是哪种动物?
诗中提到“既肥当用烹”反映了什么样的生存态度?
“从羝羝独保”中“羝羝”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