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9:43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绝代婵娟,瑶台自惜千金价。
风姿林下。顾影真如画。
几度飘蓬,茵溷都堪怕。
拚衰谢。寸莲尘麝。
任逐鹃红化。
这一位绝世的美人,像是在瑶台上自赏,身价千金。
她的风姿在林下显得格外动人,回眸自照,宛如一幅美丽的画。
经历了几次飘荡,虽然身处茵茵的泥土中,依然让人心生怜惜。
即使面临衰败和凋谢,依然有那细小的莲花与尘埃的香气。
任凭那杜鹃花的红色变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瑶台”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代表着理想的高洁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此意象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杜鹃红”也与传统文化中的悲伤和思念有关,杜鹃鸣叫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惆怅。
作者介绍:
叶恭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且充满情感。其作品多描写美人、自然和生活的哲理,常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以美人为题,表现对美的沉醉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与追求。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优雅与悲切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绝世美人的形象,展现了对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开篇“绝代婵娟”即设定了美的高度,接着通过“瑶台自惜千金价”,赋予美人一种珍贵而脆弱的特质。诗中“顾影真如画”,不仅描绘了美的外在,更隐喻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随后,诗人以“几度飘蓬”引入漂泊与无常的主题,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惆怅。“茵溷都堪怕”则是对生活境遇的感慨,既有对泥土的厌恶,也有对生存状态的忧虑。最后“寸莲尘麝”与“任逐鹃红化”,则将美与衰败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变化无常的无奈接受。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将美与愁、珍惜与失落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绝世美的向往与珍惜,同时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美与愁、珍惜与失落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绝代婵娟”意指什么?
A. 普通的美人
B. 绝世的美人
C. 只在梦中出现的美人
“顾影真如画”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环境的美
B. 美人内心的孤独
C. 美人的声音
“任逐鹃红化”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命的无奈接受
B. 对美的珍惜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叶恭绰的《点绛唇》在表达美与愁的情感上更显细腻,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都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