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4:50
念奴娇
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即席成词并示张天任五丹九仪戴宏度季孚公希韩李三友朱石钟诸子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吾生讵料,也曾经,亲听诸姨法曲。
非月非烟非雾雨,非肉非丝非竹。
不易描摹,最难忘记,耿耿萦心目。
依稀梁畔,暗尘飞堕千斛。
昨者我渡江来,正沙深月冷,浪花堆簇。
饥蜃馋蛟浑不怕,我有听歌奇福。
拍到残时,人将散处,乐往伤幽独。
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我一生素来不曾预料,竟然能亲耳聆听到诸位姨母的曲调。
那曲调既不是月光、烟雾或细雨,也不是肉香、丝竹之音。
这难以描绘的旋律,实在令人难以忘怀,萦绕在心头。
依稀记得在梁边,暗尘如同飞舞的花瓣坠落千颗。
昨夜我渡过江来,正值沙滩深处月光寒冷,浪花纷纷堆叠。
即使饥饿的蜃和贪吃的蛟也毫不惧怕,我有幸能听到这动人的歌唱。
在残时拍打声中,人们将要散去,乐声中流露出幽伤的孤独。
重逢确实不易,岸边的巾帕也在吸引着船上的美玉。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0-1700),字子长,号庐山,江苏江阴人,清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独特,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夜晚,作者在季沧苇的宅邸观看歌姬演出,受到歌声的触动,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此时正值秋冬交替,气候寒冷,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思考。
这首《念奴娇》展现了陈维崧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敏锐的情感感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夜晚的冷清与歌声的美好对比,突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诗人通过听歌的经历,反思自己的生命与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追忆与珍惜。在“非月非烟非雾雨”一节,诗人将音乐的美妙与自然景色相对比,显示出音乐的独特魅力,令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美感。
此外,诗中“乐往伤幽独”一句,将乐声中的欢愉与内心的孤独巧妙结合,使得全诗充满了层次感。最后的“岸巾且吸船玉”则通过对比,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重逢之难,蕴含着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邃的思考中,展现了陈维崧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和重逢的期待。通过音乐,诗人反思人生的种种,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陈维崧是哪一代的诗人?
A. 明代
B. 清代
C. 民国
D. 唐代
诗中提到的“诸姨法曲”主要指什么?
A. 乐器
B. 歌曲
C. 舞蹈
D. 诗词
诗中“非月非烟非雾雨”体现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歌曲的独特性
C. 作者的情感
D. 夜晚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