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2:29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
—— 刘克庄
搔白发翁疑是假,对青铜镜认为真。
影形本合成同体,梦觉俄分作二人。
欢至不期开口笑,愁来相对捧心颦。
可怜怛化贪生者,刍狗元身学出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老人面对镜子的思考,令人产生怀疑,是否这镜中的影像是真实的。影子和形体原本是一体的,但在梦醒时分,却分成了两个人。欢笑时难以抑制,愁苦时却不得不捧心而颦。可怜那些贪恋生命的人,像刍狗一样,失去了自我,仿佛学会了超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影形本合成同体”可理解为影像与现实的关系,反映了人对自我和生命的思考。古代文人常借镜子来比喻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探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仲明,号白云,风格多样,尤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无常与自我反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时,可能是在某个静谧的环境中,面对镜子以及自身的思考,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存在的哲学思考。
刘克庄的《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怀的诗作,诗中通过镜子的意象,探索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描写白发老人的困惑,老人在镜子前搔首思索,似乎对镜中的影像产生了怀疑,反映出对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影形本合成同体”的表述,引出人内心的挣扎与分裂,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迷失自我,无法面对真实的内心。
接下来的“欢至不期开口笑,愁来相对捧心颦”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欢愉与忧愁的交替,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心痛。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镜子前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
最后两句“可怜怛化贪生者,刍狗元身学出神”则是对贪恋生命的人的一种批判与同情,指出生活中那些迷失的人仿佛如刍狗般无知而沉醉,失去了自身的真正意义。这种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使诗歌在情感上更加深刻,引人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于探讨人对自我与现实的认知,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反映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和对人性深处的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发翁”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诗中提到的“青铜镜”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刍狗元身学出神”中,作者对贪生者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关注内心的反思与人生哲理,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享乐。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性。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