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6:22
寒食清明十首 其四
作者: 刘克庄
唐朝知制诰,多付与诗人。岂有飞花句,虚为起草臣。
这首诗表达了对唐代知制诰(即官职)这一职位的感慨,认为这职位通常是交给诗人的。难道有谁会写出那种飘逸的花句,仅仅是作为一个起草的臣子而已吗?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的理想。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唐代知制诰的感慨,反映了自己的身世和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立意独特,通过对唐代知制诰这一官职的提及,表达了诗人与官场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的“飞花句”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诗人身份的反思。诗人在此以轻松的语气,揭示了官场的虚伪与诗人的真实创作间的矛盾。虽然身为起草臣,但诗人自觉并不屈从于这种身份的限制,反而将诗歌的创作视为一种更高尚的追求。
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岂有飞花句,虚为起草臣”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唐代文人雅士的敬仰,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官场和文人身份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知制诰”指什么?
A. 官职
B. 诗歌
C. 战争
D. 文化
“飞花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官场
B. 诗歌的优美
C. 战争的残酷
D. 生活的痛苦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失望
B. 自豪
C. 无奈与追求
D. 欢乐
答案:1.A,2.B,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