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泉州南郭二首

《泉州南郭二首》

时间: 2025-04-29 02:30:43

诗句

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耕樵必业儒。

惟有桐城南郭外,朝为原宪莫陶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0:43

诗词名称: 泉州南郭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闽人务本亦知书,
若不耕樵必业儒。
惟有桐城南郭外,
朝为原宪莫陶朱。

白话文翻译:

闽地的人们重视本分,也懂得读书;
如果不耕作砍柴,他们一定会做儒生。
只有在桐城南郭之外,
早晨做原宪(指古代的儒者),莫如陶朱(指陶渊明)。

注释:

  • 闽人:指福建人。
  • 务本:重视本分。
  • 知书:懂得读书,识字。
  • 耕樵:耕作和砍柴。
  • 业儒:从事儒学,成为儒生。
  • 桐城南郭:指桐城的南边,郭外。
  • 原宪:指原宪(又称原宪,古代著名的儒者)。
  • 陶朱: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少有才华,工诗词,尤以豪放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身处的社会背景复杂,时局动荡,诗中表达了对传统儒家价值观的重视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态度和社会道德的思考。开篇提到闽人重视本分与读书,表现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重与推崇。接着,诗人通过对“耕樵”和“业儒”的联想,强调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与修身齐头并进的重要性。“惟有桐城南郭外”,诗句转折,引出对比,表达出在外部环境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反思。最后提到的“朝为原宪莫陶朱”,则是对理想化人生态度的追求,同时又折射出现实的无奈与困扰。

整体而言,诗歌以平实的语言,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闽人务本亦知书”:描述福建人务实,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 “若不耕樵必业儒”:强调即便不从事农业,也必定会从事读书的工作。
  • “惟有桐城南郭外”:提到特定地点,产生地域文化的联想。
  • “朝为原宪莫陶朱”:以古代儒者与隐士的对比,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闽人和桐城的对比,突出社会风气。
  • 比喻:用“原宪”和“陶朱”象征两种人生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 “耕樵”:象征劳动与朴实的生活方式。
  • “业儒”:象征学术与道德追求。
  • “桐城南郭”:代表特定的文化与社会环境。
  • “原宪”和“陶朱”:分别象征理想的儒者和隐士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闽人重视的是什么?

    • A) 读书
    • B) 劳动
    • C) 两者都对
    • D) 无关紧要
  2. 诗中提到的陶朱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孟子
    • C) 孟尝君
    • D) 颜回

答案

  1. C) 两者都对
  2. A)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作品进行对比,陶渊明也强调自然与隐逸生活,但其处世态度更为洒脱,而刘克庄则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寻平衡,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南乡子·梅蕊露鲜妍 南乡子 闺情,集李义山句 南乡子 南乡子(九日) 南乡子 其一 南乡子 其一 初夏 南乡子(春雪) 南乡子·乙酉重九答晦窗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涂一辙 包含莺的词语有哪些 遐尔闻名 豸字旁的字 望夕 尸居龙见 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挺身独出 茶楼 山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镂冰炊砾 气忿忿 魂丧神夺 脑门 牙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