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42
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
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
惜哉题识多,苍玉半镵毁。
安得巨灵凿,永削崖谷耻。
缅怀两伏波,往事可追纪。
铜柱戌浪泊,楼船下湟水。
时异非一朝,地去亦万里。
山头博德庙,今为文渊矣。
谓予诗弗信,君请订诸史。
悬崖高耸入云,江水环绕其脚。
仰头看不见天空,林木苍翠直插云霄。
中间的洞穴深邃开阔,旁边的洞窟皆奇特诡异。
可惜的是题字太多,苍白的岩石已被破坏一半。
怎能让巨灵来凿开,永远削去崖谷的耻辱。
缅怀昔日的伏波,往事依然可以追忆。
铜柱停泊在浪头,楼船下锚于湟水。
时光不同于往昔,地理距离也有万里。
山顶的博德庙,如今已成文渊。
有人说我诗歌不可信,您请查阅历史文献。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风格雄浑、气势磅礴,常常表现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刘克庄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参与过多次抗元斗争。
《伏波岩》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寄托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怀念。诗中提到的伏波,代表了古代名将的英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
《伏波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的诗作,展现了刘克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描写悬崖的高耸和江流的环绕,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震撼之感。接下来的描写转向岩石的深邃与奇异,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忧虑,特别是对那些被摧毁的题字的惋惜,反映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中提到的“巨灵凿”,传达出对历史遗憾的渴望与无奈,突显了人类无法改变历史的无力感。
最后,诗人在岁月的流逝中感慨万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怀念与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通过对伏波岩的描写,诗人寄托了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伏波岩》中的“苍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岩石的颜色
C. 一种诗体
D. 一种动物
诗中提到的“巨灵”是指什么?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传说中的神灵
C. 自然现象
D. 一种文物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绝望
B. 怀念
C. 幽默
D. 愤怒
答案:
以上内容为对《伏波岩》的全面分析与解读,供读者深入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