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4:49
万国布殊私,千年降祖师。
雁门传法至,龙藏立言时。
故实刊周典,新声播鲁诗。
六铢那更拂,劫石尽无期。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思想:万国之间的教义传递,流传了千年,伟大的祖师如今降临。雁门是法教传播的地方,龙藏是文献的收藏之地。古老的历史被铭刻在经典之中,新的声音也在鲁国的诗篇中传播。即使是六铢这种小钱也难以再被轻视,岁月如石,漫长而无尽。
皎然,唐代诗人,字景澄,号阮亭,著有《皎然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也有不少诗作涉及佛教哲学。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时期,社会文化交融,诗人通过描绘佛教的传播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表达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的形式,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将佛教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反映了他对宗教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开篇“万国布殊私”,即强调了佛教在不同国家间的影响力,接着通过“千年降祖师”引出历史的延续与传承。诗中提到的“雁门”“龙藏”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文化与智慧的象征,表明了佛教思想在中国的扎根与成长。
诗的后两句,通过对古典与现代的对比,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新声播鲁诗”,展现了新文化的崛起与活力。而“六铢那更拂,劫石尽无期”则用经济与时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持久性与价值。这种深邃的思考让整首诗不仅是对佛教的礼赞,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反思与欣赏。
整首诗表现了对佛教及其文化传播的尊重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万国布殊私”中的“国”指的是:
A. 国家
B. 民族
C. 地域
D. 文化
“千年降祖师”的“祖师”指的是:
A. 历史人物
B. 佛教创始人
C. 先知
D. 高僧
“六铢那更拂”中的“六铢”象征:
A. 财富
B. 微不足道的事物
C. 古代货币
D. 交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