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02
绿头鸭 清和
作者:陈维崧 〔清代〕
翠阴阴。顿染遍小园前后,果然夏浅胜春。
一声莺穿窗透幕,满街絮扑帽萦巾。
挑笋偏宜,脱绵乍可,风光尤喜恰初旬。
清和景水烟画就,谷雨搓匀。
漫因循。溪山好在,何妨荷蓧垂纶。
笑无端一场春梦,问几度百岁閒身。
趁冉冉柔青缓绿,吟兴剧鲜新。
烘朵玫瑰,剪枝芍药,摘梅煮酒且娱宾。
屈指算盈盈桑妇,渐作茶人。
在翠绿的阴影下,小园前后都染上了浓郁的色彩,夏天的景致确实胜过春天。一声黄莺穿透窗帘飞入屋内,街上的柳絮扑打在帽子和围巾上。
挑选嫩笋正是时节,脱去绵纱的衣物,恰好享受这初夏的美好风光。清和的景致如同烟雾般的画卷,谷雨时节恰到好处。
悠然自得,溪山的美好在于,何妨垂钓于荷塘边。笑谈之间,只是一场无端的春梦,问自己这百年闲暇的岁月,究竟有几度。
趁着柔和的青色和缓慢的绿意,吟唱的兴致愈发浓烈。
烘烤玫瑰,剪下芍药的枝条,摘梅煮酒,尽情招待宾客。
屈指算来,盈盈的桑妇们,渐渐变成了茶人。
陈维崧(约1626年-约1680年),字佩弦,号思江,江苏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著称,风格清新婉约,富有生活气息。
《绿头鸭 清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春夏交替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生活的享受,展现出浓厚的田园情怀。诗中描绘的场景,表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绿头鸭 清和》是一首描写春夏之交自然景色与人们生活情趣的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小园中丰富的夏日气息,鲜艳的色彩和明媚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开篇的“翠阴阴”便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绿意,仿佛置身于生机盎然的小园中。
接下来的描绘中,黄莺的歌唱和街道上飘扬的柳絮相互映衬,生动地传达出春天的气息。诗人通过“挑笋偏宜”的细节,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描绘“清和景水烟画就”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诗人似乎在此刻感受到与自然的深度连接,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的“春梦”,则引发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思考,增添了一份哲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田园画卷。
整首诗通过夏日的自然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闲适的人生态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翠阴阴”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谷雨”是什么时候的节气?
诗人通过“挑笋偏宜”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