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1: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1:10:41
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梅尧臣
并州自古近胡地,
牛酒常行十万兵。
少尹曾为五府辟,
将军况有旧家声。
桑麻故已知风俗,
丘冢何须访姓名。
闻说至今犹好马,
试求安稳众中行。
并州自古以来就靠近胡人地区,
这里常有牛羊和酒水,十万士兵驻扎。
少尹曾经在五府任职,
将军又有家世背景。
桑树和麻田的风俗我早已知道,
丘陵和墓地又何必去探访他们的名字呢?
听说至今这里还有良马,
不妨在众人中寻求安稳之道。
古代诗词中常提及的“胡地”与“将军”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战争背景和士人对军事的关注;“桑麻”则代表了农业的稳定和民生的安定。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送别好友薛十,表达了对他前往并州担任通判的祝福和对并州风土人情的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并州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俗,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许。开头两句直白而富有画面感,描绘出并州与胡地的接壤,带出军事的气氛。诗中提到的“少尹”和“将军”,一方面强调了地方官吏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安稳治理的可能性。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关注当地的风俗与人情,认为了解乡土风俗比探寻历史更为重要,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最后一句以“好马”作结,既是对朋友的鼓励,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友人的前途为主题,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对地方风俗的熟悉,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及社会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并州地理位置接近哪个民族?
诗中提及的“少尹”指的是哪种官职?
“丘冢何须访姓名”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