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6:01
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
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如何贤与俊,为贡贱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
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
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
南越进贡珠宝,西蜀送来绫罗。
到京城时还未到早晨,逐个见到天子。
为何才俊之人,贡品却如此卑贱?
我所知的不可追求,敢想获得前席之事。
我听说古代圣人,射箭时亲自挑选人才。
无能之人都被排除,贤能之士都能得到官位。
所以说得人之道,才称得上多士之名。
我叹息编写了几本书,时光啊又有什么不同呢?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梦得,号青门,唐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独特的个性和讽刺的风格著称。皮日休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
《贱贡士》创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为了选拔人才,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诗人通过对贡品的描写,反映了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满。
《贱贡士》是一首充满讽刺意味的诗。诗人通过对南越和西蜀贡品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才选拔不公的深切思考。诗的开头以贡品的珍贵与贡士的贱位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在官场上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识。接着,诗人提到古圣人以射箭的方式挑选优秀人才,借此表达对古代选才制度的向往与对当今制度的不满。
整首诗言辞犀利,情感真挚,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等修辞手法,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结尾的“时哉又何异”,更是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感慨,似乎在叹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事依旧难以改变。这种对人才流失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使得《贱贡士》成为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无奈。通过对贡品与贡士地位的对比,表达了对优秀人才未能获得重用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希望恢复古代贤能被重用的理想。
《贱贡士》中的“南越贡珠玑”中的“珠玑”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古圣人”是指?
诗人对人才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