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43
生查子 简吴子似县尉
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
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
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
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高人居于千丈高的悬崖之上,那里终年积雪如冰。即使在六月火热的天气,看到的也只是那令人毛发竖立的景象。世俗的人如同盗取泉水的贼,眼中所见多是浑浊的事物。高高在上的我悬挂着自己的水瓢,却宁愿忍受干渴,也不愿饮用那混浊之水。
此诗中提到的“高人”与“俗人”的对比,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种高洁的追求在辛弃疾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表现出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和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昂,常常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创作背景: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沦落外敌入侵,人民生活困苦。他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辛弃疾的这首《生查子》通过对比高人与俗人的境界,展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高人立于千丈高崖,象征着他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仿佛在呼唤人们回归本真。而六月的火云则暗示了世俗的纷扰与混沌,令人感到窒息。
“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一句将高洁与世俗的对立表现得淋漓尽致。世俗人群如同盗取泉水的贼,所见之物都是浑浊不清的,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也表达了辛弃疾对社会的深切关注。
最后一句“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更是将这种追求推向了极致,宁愿忍受干渴,也不愿意妥协于混浊的现实。这种强烈的理想追求与坚定的信念,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力量与坚持,令人感动。
整首诗通过高人和俗人的对比,表达了辛弃疾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失望,体现了他高洁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强烈反感。
诗词测试:
关于“高人千丈崖”的意思,以下哪项正确?
A. 描绘高人的伟岸
B. 描绘世俗人的渺小
C. 描绘自然景观
“不饮吾宁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随波逐流
B. 坚持理想
C. 对现实的妥协
诗中“俗人如盗泉”比喻了什么?
A. 盗取他人之物
B. 追求高洁的理想
C. 现实的混乱与不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同为宋代词人,但辛弃疾的词多表现豪放激昂,而李清照的词则更显细腻柔美。两者在对理想与现实的表达上有着不同的视角与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