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蚕麦

《蚕麦》

时间: 2025-05-07 18:13:23

诗句

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

耕桑未尝亲,有获敢求足。

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

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熟耕种未下,屡檮云不旋。

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

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牍。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3:23

原文展示:

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
耕桑未尝亲,有获敢求足。
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
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
熟耕种未下,屡檮云不旋。
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
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牍。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寒风和细雨不断,蚕麦的成熟进度缓慢。
从未亲自耕种桑树,哪敢奢求丰收?
邻田的老翁和老妇,口袋空空,仓库里没有粮食。
织机长久没有织布,吃饭时只能吃薄粥,
熟悉的耕种还未开始,稻草人屡屡被云遮住。
我担心的是寒冷和饥饿,心中却又想着国事的压力。
做农人实在不容易,做官又怕文书的繁杂。
关上门似乎更好,忍饥也算是一种福气。

注释:

  • :这里指雨水多而滋润的样子。
  • 蚕麦:蚕和麦子,代表农作物。
  • 耕桑:耕种桑树,意指农事。
  • 囊空庾无粟:口袋空空,仓库里没有粮食。
  • 机张:织机准备好,形容停工。
  • 薄粥:稀薄的粥,食物匮乏的表现。
  • 屡檮云不旋:稻草人多次被云遮住,象征着农事受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词风格简洁明了,常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在描绘农民生活的同时,表露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

诗歌鉴赏:

《蚕麦》是一首深刻反映农民艰难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寒雨雪的恶劣天气,表达了农作物的成长受阻,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诗人以“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开篇,生动地刻画出当时农田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计的直接影响。

接着,诗人通过“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描绘了邻里农民的窘迫,传达出一种普遍的社会悲剧感。诗中不仅写出了农民的饥寒交迫,还借助“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助。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此外,诗中还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忧虑,“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表现了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双重责任感。结尾“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则是对当时困境的自我安慰,透出一丝无奈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描写春天寒冷的天气,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
    • “耕桑未尝亲,有获敢求足”: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自参与农事,无法寄望于丰收。
    • “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邻里的老农夫和老妇人都面临粮食匮乏的困境。
    • “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织机长久未用,生活只能靠薄粥维持。
    • “熟耕种未下,屡檮云不旋”:农作物还未播种,稻草人多次被遮云,象征着农事受阻。
    • “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心中忧虑饥寒,仍然惦记国家大事。
    • “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牍”:做农人不易,做官又怕繁文缛节。
    •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关上门似乎更好,忍饥也算是种福气。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文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 意象:自然灾害与人们辛劳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题思想:全诗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意象分析:

  • 春寒:象征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 蚕麦:代表农作物,寄托了农民的希望与生活。
  • 邻田老翁妪:象征着普通农民的生活状态,突显社会的困境。
  • 机张:代表着生产的停滞,反映了经济的萧条。
  • 薄粥:象征着生活的贫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邻田老翁妪”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社会繁荣
    • B. 农民生活困窘
    • C. 自然环境优美
  3.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感
    • B. 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关注农民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苏辙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关注农民和自然,但苏辙更集中于现实困境,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田园的理想与宁静。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上江州李史君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 送淮阴丁明府 送于中丞入蕃册立 上汴州令狐相公 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 上张水部 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重望高名 毛字旁的字 烟叶 安如盘石 无追 使心用倖 尸字头的字 包含爨的成语 引经据义 拶逼 彐字旁的字 椎心泣血 洋面 包含坝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三成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