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3:23
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
耕桑未尝亲,有获敢求足。
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
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
熟耕种未下,屡檮云不旋。
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
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牍。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
春天的寒风和细雨不断,蚕麦的成熟进度缓慢。
从未亲自耕种桑树,哪敢奢求丰收?
邻田的老翁和老妇,口袋空空,仓库里没有粮食。
织机长久没有织布,吃饭时只能吃薄粥,
熟悉的耕种还未开始,稻草人屡屡被云遮住。
我担心的是寒冷和饥饿,心中却又想着国事的压力。
做农人实在不容易,做官又怕文书的繁杂。
关上门似乎更好,忍饥也算是一种福气。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词风格简洁明了,常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在描绘农民生活的同时,表露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
《蚕麦》是一首深刻反映农民艰难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寒雨雪的恶劣天气,表达了农作物的成长受阻,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诗人以“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开篇,生动地刻画出当时农田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计的直接影响。
接着,诗人通过“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描绘了邻里农民的窘迫,传达出一种普遍的社会悲剧感。诗中不仅写出了农民的饥寒交迫,还借助“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助。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此外,诗中还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忧虑,“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表现了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双重责任感。结尾“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则是对当时困境的自我安慰,透出一丝无奈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邻田老翁妪”主要表现了什么?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余福”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