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8:04
乡近尤谙俗,山深莫掩名。
士皆夸尉好,民亦诵官清。
入幙交游少,依僧去住轻。
它年汉廷上,定不愧黄生。
我在乡里更懂得世俗的事,山里深处却无法掩盖我的名声。
士人们都夸赞尉的好,百姓们也赞美官员的清白。
进入帷幕中交往的人少,依赖和尚的生活显得轻松。
将来在汉朝的朝廷上,我一定不会辜负黄生的名声。
刘克庄,字季真,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为人正直,文风清新,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个性。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刘克庄以此诗表达了对清白官员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反映了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个人名声的重视。
《答仙游黄尉岩孙》是一首反映作者内心情感和社会理想的诗作。诗的开头两句便点明了乡近与山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深刻理解和身世的显赫。山深处的清白名声,暗示了即使身处隐逸之地,个人的品德与声誉依然显赫。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以士人与百姓对尉的赞美,反映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士人有德,百姓有依。这样的社会理想让人感到宽慰,仿佛在提醒读者,清白的官员和高尚的士人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入幙交游少,依僧去住轻”则展示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似乎是在强调作者对官场交际的疏离与对和尚生活的向往。这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洒脱。
最后两句展望了未来,表明自己立志在汉朝的朝廷上不辜负黄生的期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整首诗在情感上贯穿了对清白官员的向往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自身名声的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白官员与士人品德的赞美,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个人名声的重视,展现了作者的胸怀与理想。
诗中提到的“乡近”指的是:
A. 离家乡很远
B. 离家乡很近
C. 家乡的情况
D. 对世俗的理解
“士皆夸尉好”中的“士”指的是:
A. 农民
B. 士人
C. 官员
D. 僧侣
诗中提到的“依僧去住轻”表示:
A. 生活艰难
B. 生活轻松
C. 依靠士人
D. 追求名声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加注重个人的品德和社会责任,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的情感与人生的短暂。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答仙游黄尉岩孙》这首诗的内涵与背景。